本報記者 陳紅
5月30日晚間,普源精電發布定增預案稱,公司擬發行股票不超過1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9億元,用于馬來西亞生產基地項目、西安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普源精電方面表示:“本次投資主要為緊握行業發展機遇,提升產能規模以滿足全球市場交付需求;完善海外業務布局,加強海外客戶的開發及綜合服務能力;推動全球化戰略實施,提升整體抗風險能力;降低對外依賴,推進電子測量儀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深耕電子測量儀多年,本次募投項目圍繞主業,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項目的實施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促進公司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和提升行業影響力。同時,加強研發工作將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具體來看,本次馬來西亞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85億元、擬投入募資1.8億元。項目主要針對公司現有各類中端及經濟型產品的擴產,達產后將形成年產8萬臺數字示波器、射頻類儀器等電子測量儀器的生產能力,產品銷往北美、歐洲等海外地區。
該項目建設期為1年,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預計新增年均銷售收入3.12億元,新增年均凈利潤2934.57萬元,項目稅后內部收益率為16.27%,稅后投資回收期6.28年。
普源精電方面表示:“外銷是公司營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公司近年來業務規模迅速擴張,年產能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目前僅靠公司蘇州生產基地產能已無法滿足日益高漲的市場需求;另外,公司也需要進一步加快國際化進程,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占比,從而縮小與外資品牌的差距。該項目建成達產后,有利于公司優化產能結構,滿足海外市場發展需求;提高全球供應體系下的配套能力,鞏固全球市場競爭優勢。”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供應鏈全球化戰略一方面能夠降低成本,達到最優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繞過一些貿易壁壘,有利于企業擴張海外業務。”
根據Frost&Sullivan《全球和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獨立市場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電子測量儀器市場規模在過去五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31%,預計在2022年到2025年間將以5.7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從145.81億美元增長至172.38億美元,具有廣闊的下游應用需求及市場發展空間。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5G、物聯網、車聯網等元宇宙場景的迭代,全球電子市場的應用將呈幾何級增長,其龐大的市場份額將給生態體系中的企業提供足夠的產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