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股發行節奏加快,IPO發行常態化正在穩步實施。申報上市企業想“渾水摸魚”?監管層以出具警示函的方式“Sayno”!另外,證監會馬上將啟動新一輪現場檢查逐一排查44家在審企業,讓“南郭先生們”無處藏身。

根據證事聽統計后發現,截至6月底,證監會今年共核發64家IPO批文(不包括科創板的同意注冊類批復),主要集中在主板和創業板,募集資金達573.44億元。從證監會行業分類來看,較多集中在制造業、科學技術和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科技板塊。
眾所周知,A股和科創板發行常態化style是大勢所趨,如何緩解市場和投資者對擴容的擔憂?監管層此時的出手正是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監管機構將通過現場檢查和日常監管聯動,來進一步督促擬IPO企業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另外,證監會對首發企業嚴格審查,可從源頭上控制股票市場中的資產質量,其必要性并不因為新股發行常態化而減小。
除了監管層之外,在IPO以及信息披露上還離不開另外一位重要角色——中介機構。今年以來,中介機構已經被證監會多次點名,業內專家則建議通過強化監管信用評級和限制違規者業務范圍來壓實“看門人”責任。
近期,證監會對申請首發企業日常審核及現場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少計相關成本費用、相關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充分、內控基礎工作存在缺陷、未如實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等問題。相關中介機構未發現或未充分關注上述問題,核查工作不審慎,盡職調查工作存在瑕疵,重要核查程序執行不到位。
為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根據目前已核實的信息,證監會對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8家保薦機構、4家會計師事務所、4家律師事務所根據情節輕重啟動相關監管措施程序。對其他企業將根據問題核實情況采取相關措施。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曾表示,要優化中介生態。保薦承銷、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要歸位盡責,切實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真實披露。
因此,中介機構首先要在誠信與合規方面要嚴格自律,保證提供真實的信息,不夸大或隱瞞,不誤導投資者,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其次要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尊重投資者,真正做到“了解你的客戶”;另外市場調查和審計要全面和有效,對調查對象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為投資者嚴格控制風險。監管機構還可以從長期追責、加大處罰力度、完善并細化監管制度等方面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專家說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
證監會對首發6家企業嚴格審查,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服務IPO常態化的效率,讓規范優質的企業能夠順利高效地登錄到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環境下,仍要持續加強全面有效的監管,讓一些存在缺陷和問題,甚至有違法違規的企業,受到應有的監管和懲處。
中信改革發展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
按照證監會的要求,中介機構在培育發行主體、詢價定價、維護交易、風險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各個環節負有重要責任,主要是要保證向投資者提供的信息真實、完整、有效。
昆侖資管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瑋:
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實體轉型的穩步推進,股票市場也呈現“重科技、興產業”的特征。包含信息技術、新材料和醫藥生物在內的高新制造業快馬加鞭,從過會到上市發行明顯快于去年同期。預計下半年A股市場科技類企業IPO發行的速度會依舊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