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一年前,杭州解百以自有資金5000萬元認購了“國通信托·東興870號國茂南京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東興870號”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原本應于今年9月2日到期,但公司等來的卻是延期兌付的消息。
9月23日,杭州解百公告稱,由于“東興870號”信托計劃融資人未能按約履行債務,國通信托決定將該信托計劃項下各筆融資期限整體延期一年。與此同時,國通信托為該信托計劃新增了三項增信措施。
兩次“踩雷”信托理財
往前回溯,2021年8月30日,杭州解百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利用閑置資金購買信托產品的議案》,同意公司認購“東興870號”信托計劃,金額為5000萬元,成立日期為2021年9月2日,期限12個月,預計收益為7.2%。
彼時,杭州解百表示,委托理財的目的是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增加收益。使用公司自有流動資金,不會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正常開展以及日常運營資金的使用需要。
而據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22日,對于此項投資,杭州解百僅收回了產品本金69.37萬元,投資收益291萬元,剩余本金4930.63萬元尚未收回。
目前,該信托計劃到期日調整至2023年9月2日。對此,杭州解百表示,將督促國通信托密切追蹤融資人及項目情況,盡快向公司兌付余下的投資本息。另外,該信托計劃項下抵押擔保的本金抵押率為22.10%,抵押率較低,國通信托所做的風險應對安排提高了該信托計劃后續兌付的安全邊際,風險相對可控。
事實上,在此次信托理財“踩雷”之前,杭州解百還經歷過另一場風波。
2021年7月份,杭州解百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認購“國通信托·東興890號融創1890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東興890號”)的議案,認購金額為5000萬元,投資期限12個月,預期收益7.2%。
但此次投資也并非一帆風順。今年6月30日,杭州解百披露公告稱,該信托計劃項下融資人未能按照合同約定期限向國通信托支付回購價款及回購溢價款,其行為已經構成實質違約。所幸最終這筆投資平穩落地,公司此后于7月26日公告稱,盡管該信托實際取得的收益較預期收益減少了25.34%,但本金5000萬元已全額收回。
杭州解百方面表示,為防范地產類信托產品的投資風險,公司從2021年9月份起已經暫停了地產類信托產品投資。截至2022年9月22日,公司投資的信托產品存量產品數量為1筆,即“東興870號”信托計劃。
上市公司理財更趨審慎
杭州解百是杭州市知名的百貨零售企業,公司認為,在確保日常運營所需流動資金的前提下以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能夠起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作用。
對于此次信托計劃延期兌付相關事宜,杭州解百方面也強調,公司董事會將督促公司管理層加強對使用自有資金投資理財產品的安全評估,加強對已購買理財產品的跟蹤評估,確保委托理財的本金安全,維護好公司和全體股東的權益。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以閑置資金理財,在投資組合與產品配置中需要以流動性和安全性優先,兼顧收益最大化,以避免風險暴露后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年內共有近2800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委托理財,認購金額超過3300億元,主要集中在結構性存款、保本型或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等。
“自從信托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后,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的熱情有所下降。”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私人財富管理師武蘇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出于對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促使大量資金用于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以及證券公司理財。”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長遠看,上市公司應該根據自身資源稟賦與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資產,不宜一味追求短期收益率,更不能偏離主業將過多資源投入到高風險投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