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日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和上海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數字人民幣“碰一碰”過閘試點擴展至上海軌道交通全線網(含市域線),進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提升軌道交通支付便利性。
事實上,這只是年內數字人民幣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經梳理,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廣州、上海等多地發布了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發展計劃,不斷創新擴大應用場景,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擴容與生態優化,在多試點地區合力下,年內數字人民幣在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建設、公共交通、促消費、智能合約等多領域迎來發展。
在多個領域提速發展
據悉,數字人民幣“碰一碰”過閘支持跨機構互聯互通,乘客使用任意一家運營機構開立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均可以碰一碰乘坐上海地鐵。據了解,上海軌道交通網絡規模龐大,每天承擔全市超過77%的公共交通出行量。
在公共交通領域,截至目前,在各級政府支持下,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碰一碰”已覆蓋青島、蘇州、深圳、海南、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和地區的地鐵、公交。
在促消費領域,上半年各地、各機構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力度不減,將惠民政策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為促消費、惠民生、穩增長注入新活力。例如,在深圳,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與福田區政府聯合發放了百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同時,跨境支付也是上半年數字人民幣發展的亮點。多地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例如,2025年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指導交通銀行陜西省分行深度對接客戶需求,成功落地陜西省內首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跨境支付業務;4月1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導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聯合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在前海成功落地首筆大宗商品交易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支付業務。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數字人民幣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跨境支付、工資發放、供應鏈支付結算等場景應用均有落地;二是覆蓋范圍不斷擴圍;三是針對支付痛點提供更優方案,如無網地區離線支付等;四是持續的功能創新,推進技術突破。如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碰一碰”地鐵過閘,持續拓寬支付能力的想象空間;五是促進支付合規與安全的作用明顯,數字人民幣的大額可溯、預付資金按次解鎖等功能,在反洗錢、防止資金違規使用等方面正在發揮作用。
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
2025年以來,數字人民幣多領域持續發展,離不開各地試點地區的政策支持。年內多地發布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發展計劃,部署內容持續細化。從個人消費場景到薪資發放、普惠貸款等對公企業服務,以及財政、稅收、公用事業等政務服務場景,持續推動數字人民幣生態不斷擴容、應用場景持續拓寬。今年1月3日,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廣州市數字人民幣工作行動方案》提出,截至2025年6月份,爭取在民生、體育、消費、文旅、公交、預付費等領域應用場景覆蓋面取得明顯進展,促進數字人民幣增量擴面、提質增效,使錢包量、交易規模等指標保持全省前列,鞏固前期數字人民幣試點成果。
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在滬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創新特色場景。
“上半年數字人民幣發展態勢良好,試點范圍持續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深化,尤其在跨境支付、公共交通、政務服務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跨境支付領域發展是亮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總結道。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認為,上半年數字人民幣發展依托“場景擴容+技術深化”雙輪驅動。數字人民幣發展在場景、技術、生態和跨境領域均有突破進展。各地試點是“自下而上”的創新試驗場,通過“差異化探索”為全國推廣積累經驗,形成“一城一策”的生態多樣性。
在數字人民幣發展趨勢方面,杜娟認為,數字人民幣針對目前支付領域中的一些痛點問題,提供了更優解決方案,如跨境支付領域,針對目前跨境支付的高成本、低效率、資金追蹤難等方面的痛點,數字人民幣可提供更有優勢的支付方案。
田利輝表示,未來數字人民幣發展或呈現三大趨勢——在跨境支付方面,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或成全球數字貿易結算新通道;在普惠金融方面,數字人民幣錢包將與小微金融服務深度融合;在智能經濟方面,實現基于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場景,如供應鏈金融、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