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AI醫療再迎突破。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以下簡稱“瑞金醫院”)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源了RuiPath病理模型中核心的視覺基礎模型。
截至7月1日收盤,AI醫療概念股表現活躍,塞力斯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塞力醫療”)股價漲停,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品紅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股價漲幅超10%。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RuiPath病理模型的開源堪稱我國AI醫療領域踐行開放協作與普惠理念的里程碑。隨著開源共享機制與全球多中心合作計劃的縱深推進,一個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多方主體協同共建的智慧病理新生態正加速成型,這不僅提升行業市場熱度,更進一步激活AI醫療商業化潛能。
應用落地加速
作為AI醫療的細分領域,AI輔助診斷能在提高診斷效率、優化治療方案、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AI病理大模型作為AI輔助診斷的重要部分,此次開源的RuiPath病理模型涵蓋肺癌、結直腸癌等7大高發癌種,可用于全流程臨床病理輔助診斷,涵蓋中國每年90%的癌癥新發病例以及上百個輔助診斷任務。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I病理大模型可以顯著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有效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情況發生。
“此次開源進一步降低了病理AI輔助診斷的門檻,基層醫院可節省數據準備、模型訓練、應用開發的大量初始工作,促進病理AI輔助診斷廣泛應用。”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智參智庫特聘專家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開源也有助于加速AI在醫療行業應用加速落地,通過開放數據標準、工具、評測數據集,解決源頭數據處理、模型部署、應用開發、評測上線的一系列實際困難,打通從模型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為AI在醫療行業的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實踐。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88億元增至2033年的315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1%。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秘書長、副教授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病理大模型將推動AI醫療從輔助工具向全流程智能服務升級,多模態技術融合將催生更多高附加值的商業產品。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加劇疊加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將持續催生遠程診療、慢性病管理等AI工具的剛性需求,AI醫療大規模應用前景可期。
企業尋求突破
在行業利好與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下,AI醫療賽道熱度不斷攀升。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已有7家AI醫療概念股接受機構調研。從調研焦點來看,機構與投資者共同關注企業在AI醫療領域核心產品的研發、未來規劃,以及企業間技術與資源的協同合作模式。產業鏈上市企業也密集回應市場關切。
塞力醫療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海思靈曦”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數智平臺深度融合華為昇騰算力與DeepSeek大模型,整合超10年臨床數據及權威醫學共識,構建“預防—干預—康復”全鏈條閉環,覆蓋AI輔助診斷、AI數字療法、科研隊列三大核心場景。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通過“自研+生態”合作的方式,可提供智能體檢、健康咨詢、預問診及病歷生成、影像AI診斷輔助、HTA衛生技術評估等場景化的醫療AI智能體應用,助力醫療機構在大模型及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創新性實踐。
麥克奧迪(廈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公司的數字病理遠程診斷平臺覆蓋全國2500多家醫院,積累了超200萬張典型病例數字病理切片數據,與多家AI算法公司達成合作,持續拓展AI在腫瘤輔助診療中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