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宏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家券商實施股份回購,合計回購1.91億股,合計回購金額達20.31億元。同時,還有部分券商已公布回購計劃。
多位分析師預計,在券商板塊一系列股份回購、股東增持等利好舉措下,疊加市場環境向好,券商板塊估值有望迎來修復。
7家券商已實施回購
近期,券商密集披露最新回購進展。例如,7月2日晚間,東方證券發布公告稱,自5月6日公司披露回購方案以來,截至6月30日,公司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A股股份2670.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31%,已支付的總金額為2.5億元(不含交易費用,下同)。
7月1日,國泰海通、中泰證券、國金證券也紛紛披露股份回購情況。其中,截至6月30日,國泰海通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A股股份5922.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34%,已支付的總金額為10.51億元;中泰證券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3350.3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48%,已支付的總金額為2.13億元;國金證券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719.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19%,已支付的總金額為5946.68萬元。
除上述4家券商外,實施回購的券商還包括財通證券、華安證券、西部證券,回購股份數量分別為4074.2萬股、1751.72萬股、614.79萬股,回購金額分別為3億元、1.08億元、5009.6萬元。
同時,還有部分券商已公布回購方案。例如,5月9日,紅塔證券發布公告稱,基于對公司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為積極響應監管機構號召,促進公司穩定健康發展,董事長景峰提議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部分股份,擬用于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不低于1億元(含),不超過2億元(含)。
多措并舉強化市值管理
從券商回購股份的目的來看,主要包括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優化公司資本結構等。例如,中泰證券、紅塔證券在回購方案中明確,回購的股份將用于注銷以減少公司注冊資本,提升股東回報;財通證券也披露了對已回購股份的安排,此次回購的股份擬在披露股份回購實施結果公告日的12個月后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予以出售,若公司未能將回購的股份在上述公告發布后3年內出售完畢,未出售的股份將被注銷。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積極進行股份回購,有利于彰顯公司管理層對企業自身長期發展的信心,滿足公司市值管理需求,向市場釋放利好信號。同時,將回購的股份進行注銷,有利于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改善公司股票盈利指標,直接提升股東收益,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近年來,券商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市值管理,提升投資者回報的意識不斷增強。今年以來,除實施股份回購外,多家券商的主要股東也公布了增持計劃。例如,天風證券6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公司A股股份1.7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6%,累計增持金額為5.02億元;4月份,長城證券也披露,控股股東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擬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金額為5000萬元至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切實做好增強投資者回報工作,今年以來,已有南京證券、興業證券、華安證券3家券商發布了2025年“提質增效重回報”相關行動方案。其中,華安證券表示,將繼續推動股份回購注銷工作,豐富投資者回報形式及市值管理途徑,提升投資者獲得感;興業證券表示,將堅持以提升公司業績和股東回報水平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打造公司經營質效提升與股東回報增長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
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表示,展望后市,在長期資金入市、資本市場穩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同時,在低基數效應下,券商泛自營及財富管理業務回暖有望推動其業績改善,板塊估值修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