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歆
12月8日,銀保監會披露,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發表講話。
黃洪表示,自“一法兩規”頒布以來,我國信托業的制度定位逐漸明確,即辦成“主營信托業務的金融機構”,做專業的受托人。近年來,信托業按照這個定位要求,淡化固有投資機構色彩,努力拓展信托業務,積極按照信托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此同時,全行業仍然存在受托人文化不成熟、受托人職責不清晰、受托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意識不牢,未堅實樹立受托人定位的思想自覺。(二)守正不足,未高度重視受托目的的正當性要求。(三)忠實不夠,未完全做到對委托人的勤勉盡責。(四)專業不強,未具備履職所需的主動管理能力。
黃洪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信托公司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圍繞受托人的中心地位建設良好受托人文化。具體來說應當做到:樹立一個意識,牢記兩個使命,養成三個習慣,提升四個能力。
具體來看,一是樹立一個意識:就是牢固樹立受托人意識。意識引領行動,只有信托業全體從業人員都樹立了受托人意識,發自內心地認同受托人定位,深刻領會并遵循受托人義務的本質,才能轉化為行動上的自覺,形成建設良好受托人文化的內生動力。全行業要大力加強受托人意識的培養,將“守正、忠實、專業”的要求嵌入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員工培訓、制度規定、激勵約束機制等環節,引領全體員工將受托人定位作為根本定位,將充分履行受托義務作為首要職責,將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為職業生涯的根本守則。
二是牢記兩個使命: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信托業已經不再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服務國計民生要牢記兩個使命:一是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養成三個習慣:其一是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其二是養成埋頭實干的習慣,其三是養成勤勉盡責的習慣。
四是提升四個能力:其一是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其二是提升專業化資產管理能力,其三是提升綜合化管理服務能力,其四是提升信息科技支撐引領能力。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