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養老問題持續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如何提升人們的養老水平,如何更好地打造養老三支柱,尤其是如何做大商業養老金,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日前,為進一步研究我國養老金發展的真實狀況,《中國銀行保險報》和長江養老聯合發布養老金發展指數(2020)報告。該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重點針對京津冀地區、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京津冀地區養老金發展水平最高,指數得分為60.7,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指數得分分別為57.7和56。三大區域間得分差距不大,反映出養老第一支柱發展情況較好,但二、三支柱發展不足,養老金體系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該報告建議,加快完善多支柱養老金體系建設,把個人養老儲備能力和意愿有效轉化為制度性的養老儲備;充分考慮養老儲備能力與家庭收入能力以及贍養老人、撫養子女負擔之間的關系,有效提高“一老一小”保障水平,提升家庭整體的養老儲備能力;匯聚行業合力,加強養老金融教育、普及養老金融知識,盡快從各個維度喚起人們提高養老儲備的意識和行動。
中國銀保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進元表示,夯實財富儲備,建立物質基礎是應對老齡化的最重要手段。金融業在夯實養老財富儲備,增加養老保障供給方面能夠發揮巨大作用。長江養老黨委書記、董事長蘇罡表示,隨著養老保障體系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加快落地以及中國資管行業蓬勃發展,都將為養老第三支柱帶來新機遇。未來,保險業可通過以“賬戶+產品”為載體,以“資金+資產”為抓手,以“生態+服務”為平臺,不斷夯實第三支柱發展根基,深挖保險和養老金協同投資價值,打造保險業專屬的綜合服務方案,為提升我國養老保障事業長期高質量發展助力。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銀保監會牽頭,將在9月底之前出臺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且年內持續推進。這將完善我國養老三支柱的頂層設計。同時,保險業在發展商業養老險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包括推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今年6月1日又開始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養老第一、第二、第三支柱有望更好實現協同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潛力巨大。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