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證券 董忠云 彭海蘭 陳翼
農業新質生產力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正成為推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關鍵引擎。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標志著我國農業政策從“保產量”向“強科技”的戰略轉向。在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如何通過制度創新、產品供給和服務優化,有效支持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成為當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從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出發,分析資本市場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現狀與瓶頸,并提出資本市場更好服務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具體到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創新的管理理念,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產品質量的優化以及生產過程的可持續性的新型生產力。其核心驅動力是科技創新,擺脫了傳統依賴資源、人力、資本投入的農業發展路徑,由農業技術革命性突破、農業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農業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具體而言,生物育種、智能農機、數字農業等領域將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細分發展方向。
從農業新質生產力要素看,包含三大核心內容:一是新型農業勞動者,即具備專業技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水平勞動者,他們從“體力主導”轉向“智力主導”,強調人才的專業化、復合化與創新性;二是新型農業勞動工具,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如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化裝備等對傳統農業工具進行革新和升級,從“機械替代人力”轉向“智能替代經驗”;三是新型農業勞動對象,突破傳統農業邊界,拓展至水域、草地、沙漠等更廣闊的國土空間,以及細胞工廠、植物工廠、人造食品等新興領域。這三者的優化組合與躍升共同構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完整內涵。
二、資本市場助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現狀與問題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面臨多重制約。一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農業科技企業普遍存在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傳統信貸模式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二是資本市場支持體系有待完善。農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有限,特別是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三是風險管理工具缺乏。農業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影響大,現有金融工具難以有效對沖風險。
資本市場助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現狀和問題。從融資結構看,間接融資仍占主導,直接融資比例偏低。從市場層次看,主板市場門檻較高,多數農業科技企業難以達到上市標準;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流動性不足,融資功能發揮不充分。從產品供給看,適合農業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特別是針對研發周期長、風險高的早期項目的融資工具缺乏。從風險管理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具有高風險特征,包括技術研發風險、市場接受風險、政策調整風險等,而現有金融體系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擔和對沖機制。農產品期貨、保險市場有一定發展,但品種仍不夠豐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度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風險資本對農業科技領域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導致早期項目融資困難。
三、資本市場更好助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思考
一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各層次市場功能定位,形成錯位發展、有機銜接的市場格局。對于成熟期農業科技企業,支持其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融資;對于成長期企業,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市場流動性和融資功能;對于初創期企業,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拓寬早期融資渠道。同時,研究建立農業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庫,實施分類指導、梯度培育,推動更多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二是創新多元化金融產品矩陣。針對生物育種、智能農機等不同領域特點,設計專屬金融解決方案。在債券市場,發展利用綠色債券、科技創新債券等工具,支持農業科技企業融資;在信貸領域,探索以政府采購支付為突破口解決農業服務機構抵押物不足問題;在租賃市場,發展農機設備融資租賃,降低企業一次性投入壓力。在數字金融領域,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將帶來大量數據資產,金融機構可探索數據資產質押貸款等創新產品,幫助農業科技企業盤活無形資產。
三是建立全周期風險管理體系。下游農產品流通方面,既要豐富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推進生豬、玉米等期權產品,為農業企業提供更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也要推動“保險+期貨”模式創新,將保障范圍從價格風險擴展至產量風險、質量風險等。上游農業科技方面,可探索建立農業科技保險制度,對生物育種、智能裝備研發等高風險項目提供專項保障,分散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過程中的研發創新風險。
四是培育復合型專業服務力量。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農業科技領域的專業研究,建立專門的農業科技金融團隊,提升行業理解和風險識別能力;發展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等綜合服務模式,滿足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加強與科研院所、產業聯盟的合作,共同評估技術成熟度和市場前景。同時,應重視農業科技金融人才培養,既懂金融又懂農業的復合型人才是連接資本市場與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紐帶。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