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潤達生”)發布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招股說明書顯示,盡管當前公司產品尚未實現上市銷售,且處于未盈利狀態并預計持續虧損,但經評估,公司符合“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等要求,因此擬采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申請登陸資本市場。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包容性,為生物醫藥、半導體等研發周期長、投入大的“硬科技”企業開辟上市通道,助力其融資后加大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同時,有利于吸引長期資本投入科創領域,深化資本與科技融合,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科技產業可持續發展,優化經濟結構。
自6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下簡稱《科創板意見》),正式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以來,資本市場對未盈利硬科技企業的支持穩步落地,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2019年,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揚帆起航,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研發突破,板塊設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其中,第五套上市標準不對企業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做出要求,而是強調“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等,為暫不具備盈利能力但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提供便利。
科創板開板6年來,已有20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上市,塑造了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版圖。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述20家生物醫藥企業中,已有19家實現核心產品上市。據初步統計,2018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企業已向市場推出17款1類新藥,合計約占同期國產創新藥獲批總數的12%,日益成長為我國醫藥創新的中堅力量。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五套標準通過增強資本市場對未盈利但具有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科技企業的包容性與適應性,提供直接融資渠道,支持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激發市場對高科技行業投資熱情,吸引社會資本注入創新領域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產業鏈升級發展。
如今,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方對資本市場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寄予更高期待,科技型企業對資本市場也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科創板意見》圍繞第五套上市標準開啟了新一輪的優化升級。具體來看,將覆蓋范圍擴大到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有助于推動上市標準與產業創新節奏同步演進。同時,針對未盈利企業的估值難題,創新性引入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可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為市場提供價值錨定基準。
為了讓第五套標準真正釋放預期效果,董忠云認為,在享受改革紅利的同時,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確??苿摪迨袌銎椒€健康發展。
田利輝也就此建議,應完善信息披露,要求企業動態披露技術研發、商業模式等關鍵信息,引入第三方鑒證保障真實完整;同時,要健全法律體系,細化股東權益條款,構建“事前—事中—事后”責任體系,嚴處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此外,還需升級監管技術,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搭建智能平臺,實時監測企業數據,精準識別風險,提升監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