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金融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樣本:小土豆迎來新“薯”光

    2025-07-06 23:46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楊潔

        在甘肅省定西市流傳著一個廣為人知的趣談——“定西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同一種作物,在這里卻有著三個不同的名稱,并被愛稱為“三寶”,背后是這片土地與該作物之間深厚的淵源和無盡的故事。

        定西市是甘肅省馬鈴薯集中連片種植區,迄今已有200多年種植歷史,其種植面積、產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名,目前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譽為“中國薯都”。從最初的因薯而名,到如今的由薯而興,一場關于“土蛋蛋”變“金豆豆”的金融實踐正在改寫傳統農業的命運。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跟隨中國銀行業協會到甘肅省定西市實地調研,探尋金融如何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為當地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寫下生動注腳。

        讓每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走進定西市臨洮縣甘肅康勤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康勤薯業”)的脫毒種苗繁育實驗室,記者看到,脫毒苗正在無菌環境中茁壯生長。從一株株幼小的組培脫毒苗,到一粒粒原原種(馬鈴薯“種子的種子”)、原種,再到一級種薯、二級種薯的擴繁生產,馬鈴薯脫毒種薯在經過實驗室、種植大棚嚴格生產管理后最終銷往全國各地。

        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業,如今已擁有15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并構建了“脫毒種苗繁育—種薯生產—商品薯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體系。目前,該企業已開發39個主推品種及薯條、薯片等深加工產品,并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全縣9000余戶種植戶,助力農戶年均增收11.2%。

        “我們從創業初期的蹣跚起步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離不開縣委縣政府、農業銀行臨洮縣支行多年來的鼎力支持。這份政銀企同心的情誼,是公司在產業浪潮中破浪前行的堅實后盾。”甘肅康勤薯業負責人康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回顧創業歷程,康勤直言:“資金短缺曾是橫在我們面前的‘攔路虎’,從引進先進生產線到組建研發團隊,從產品試產到市場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滋養。”

        據介紹,2013年,農業銀行臨洮縣支行為甘肅康勤薯業提供了第一筆50萬元貸款,解決了該企業搭建脫毒種苗實驗室框架、購置首批關鍵設備融資難題。2017年,在公司業務拓展和擴張的關鍵時期,該支行100萬元貸款再次助力企業擴大種植規模、改造擴建倉儲庫。2018年和2021年(3年期貸款,于2018年投放,2021年到期后進行續貸),農業銀行對公司的貸款支持規模達到250萬元,幫助公司新增千畝種植基地、倉儲能力提升30%,不僅保障了種薯穩定供應,更使其在市場波動中掌握了調控主動權。

        “銀行的持續信任是公司轉型的‘底氣’。”康勤介紹,農業銀行還會根據企業生產周期為其量身定制“靈活還款+寬期限”方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同時,定期提供金融咨詢,優化資金規劃,讓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數字賦能撐起“大產業”

        “過去農戶賣馬鈴薯要扛著麻袋排隊,現在只要在手機上預約就可以過磅結賬。”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幸澤指著眼前的數字化平臺感慨道。

        李幸澤提到的,是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攜手當地政府,在定西市搭建的“全國首個、全國領先”的“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該平臺打造了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新模式,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

        談及該平臺建設的背景,建設銀行定西分行黨委書記李辛蔚表示:“立足政策導向與當地情況,我們注意到,在農村地區存在金融機構服務延伸不夠長、產品不豐富、融資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如果通過增加網點、人員等傳統方式發展,成本很高。這就倒逼銀行必須要以數字化、平臺化的方式來發展業務。”

        針對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面臨的上端(農戶)點多面廣、種植分散;中端(合作社)收購方式粗放、銷售渠道不暢;核心企業數字化水平不高、產供銷信息不對稱等痛點問題,“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聚焦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民)、銀行四端用戶,搭建PC、微信小程序、智能POS、“裕農通App”4個服務終端和數據駕駛艙1個智能數據展示端,形成了集政府監管監測、核心企業營運管理、上下游客戶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運營模式。

        “以前我們交馬鈴薯,天沒亮就得去排隊,平時都是手工記賬,經常熬夜算賬、分賬,在銀行貸款時不是要抵押就是要擔保,利率又高?,F在有了‘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手機上就能排隊,算賬也是自動的。同時,貸款不僅利息低,而且還是純信用。”當地某合作社的一位農戶對記者說。

        “對政府而言,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產業規劃、市場監督、技能培訓等;對企業而言,平臺有利于企業集約化經營,實現鏈條式管理,供應鏈‘一站式’供給;對銀行而言,通過平臺沉淀的訂單、交易、銷售、產值等數據,可全面掌握產業鏈、供應鏈中各主體的經營情況,創新數字化信貸產品,促進信貸資源精準直達,使金融服務突破時間、空間等局限。”建設銀行定西分行副行長張文斌說。

        截至2025年4月末,依托“藍天馬鈴薯”農業產業鏈平臺,建設銀行累計服務薯農2.9萬戶,累計為薯農提供信貸支持8.9億元,為核心企業提供信貸支持5.7億元。

        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總經理李澤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農業新質生產力中的“新”體現在作業模式“新”、生產工具“新”、鄉村產業“新”。具體來看,一是改變傳統農業生產作業模式,以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促進農業產業作業模式由傳統模式向集約化、規?;刃滦妥鳂I模式轉化。二是改變傳統的人力和畜力作業,以大型農機裝備、衛星遙感、智慧管控等先進技術,實現精準作業,促進農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三是改變傳統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單一的產業格局,以大數據、信息化促進一二三產業集群化、全鏈條融合發展。

        “農業產業智慧化、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李辛蔚表示,數字農業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互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動農業規?;a,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通過新質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深入推動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盡管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由于農村地區數字化基礎設施薄弱,金融科技工具在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此外,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企業的服務模式多數仍以傳統信貸支持為主,針對企業特點的定制化服務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后續金融機構需要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特色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與針對性創新產品,推進數字化轉型,增強客戶營銷和風險管理成效,助力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從黃土高原的田間地頭,到全國百姓的餐桌,再到國際市場的貨架,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是金融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生動詮釋。金融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當地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將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體系,推動政策創新,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更多動能。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