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
負極材料作為鋰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近年來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長,吸引了全球范圍內諸多企業參與其中。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產業鏈上市公司應如何實現突破?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進行探索。
其一,以技術創新鍛造差異化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企業立足市場的根本。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始終將技術研發置于核心位置是其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突破手段。
在技術研發上,上市公司應錨定自身優勢和行業前沿,不斷推動差異化產品落地并保持產品的代際優勢。同時,公司應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強研發協同,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此外,公司還應持續進行裝備升級、工藝迭代,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以提升競爭力。
其二,以產業鏈協同構建共贏生態。
上市公司若想在負極材料市場實現突破,離不開產業鏈協同。面向上游,上市公司可通過“縱向集成型”供應商管理模式,著眼于整個供應鏈的價值創造和長期穩定發展,與上游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享信息、共同規劃未來發展戰略,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創新能力和應對市場波動的韌性。
面向下游,上市公司可嘗試通過“業務+股權”的合作模式,探索共同出資建設鋰電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相互交叉持股等,與下游企業建立深層次、多維度合作關系,增強客戶黏性,確保先進產能的消化。在客戶開發與維護方面,上市公司可嘗試實施客戶定制化服務策略,與客戶構建全生命周期伙伴關系,實現共同成長。
其三,以產能布局的動態調整應對市場變化。
上市公司應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動態調整產能布局。同時,實施“產能區域化+市場全球化”的雙軌策略,在國內依托低電價地區的能源成本優勢建設綠色工廠,在海外則選擇交通便利的國際物流節點作為樞紐輻射目標市場,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能規劃。
同時,上市公司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推動產能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此外,還需搭建需求動態監測模型,實現產品結構與產能投放的敏捷調整,杜絕脫離市場需求的盲目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