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婉霞
隨著全球創新藥產業高速發展,服務于創新藥產業鏈的CDMO(合同研發與生產組織)行業也迎來“高光時刻”。作為行業中的相對“后來者”,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有何發展策略?
日前,皓元醫藥總經理鄭保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已瞄準抗體偶聯藥物(ADC)這一創新藥領域的細分賽道,構建了核心競爭力,并已處于該賽道CDMO第一梯隊。
持續鞏固技術壁壘
資料顯示,ADC由抗體、連接子和細胞毒性藥物三部分組成,可實現精準靶向腫瘤細胞并在其內部釋放高效毒素,實現對癌細胞的精確殺傷并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害。近年來,ADC成為癌癥治療領域的明星項目。
“作為一種新治療技術,ADC正在加速重塑全球抗癌治療格局;同時,ADC還在向多肽偶聯藥物(PDC)、核素偶聯藥物(RDC)等新興領域拓展,誕生了許多新可能性。”鄭保富進一步表示,新技術帶來新產品,新產品開拓出新市場,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服務商及“賣鏟人”的皓元醫藥也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合計承接的ADC項目數超過110個,截至2024年末,累計有12個與ADC藥物相關的小分子產品完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備案。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54億元,同比增長20.6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58.17%;研發投入2.27億元,持續加大在ADC高活性載荷、偶聯技術及下游工藝平臺的投入,以鞏固技術壁壘。
鄭保富表示,皓元醫藥成立于2006年,彼時,公司就已洞察到了ADC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將連接子和細胞毒性藥物相結合的技術。對此,公司率先組建了研發團隊,圍繞ADC細胞毒性藥物和連接子展開深耕,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儲備,成為國內該領域的先行者。
例如,皓元醫藥曾全程助力我國首個獲批上市的ADC一類抗癌新藥——緯迪西妥單抗的研發、申報和生產;公司團隊通過創新,將依喜替康(一種細胞毒性藥物,主要用于治療乳腺癌等腫瘤)的生產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制造成本降低了一半,形成了新的知識產權。
皓元醫藥還積極與AI制藥企業攜手,借助新技術加快藥物開發過程中產品管線的構建。鄭保富表示,為進一步夯實先發優勢,公司已與AI制藥公司杭州德睿智藥科技有限公司、英矽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達成合作,并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建“AI藥物探索聯合實驗室”,聚焦藥物空間探索應用場景,運用先進人工智能算法與大數據分析技術,解決新藥研發中的關鍵性技術瓶頸。
積極拓展國外市場
近幾年,在ADC賽道,中國創新產品“出海”持續提速。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中國ADC在研管線的海外授權交易已達9筆。
鄭保富表示,皓元醫藥服務了大多數的ADC“出海”訂單,合作形式包括ADC小分子部分的技術服務與中間體產品供應等。
另據藥融云數據庫統計,目前國內參與ADC研發的企業已超過百家。市場預期后續仍將有大量的ADC產品通過權益出售等方式“出海”。記者觀察到,或為承接更多全球市場訂單,皓元醫藥正在國內興建相關產能。
在重慶,皓元醫藥占地5.6萬平方米的抗體偶聯藥物CDMO基地已于今年3月份投產運營,可提供裸抗(抗體、重組蛋白、融合蛋白等)、ADC藥物、注射劑等從研發、臨床到商業化的委托服務。
“這不僅是我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抗體偶聯藥物CDMO基地,還是國內少有的一體化抗體偶聯藥物CDMO平臺。”鄭保富進一步表示,今年6月份,該基地通過了歐盟質量受權人審計,為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奠定了基礎。另外,在上海及馬鞍山,公司均已建有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
在鄭保富看來,一方面,這些產能布局有助于皓元醫藥建立“技術研發—產業化落地—全球化服務”的全鏈條,建立競爭壁壘;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ADC分段生產帶來的質量管理難度和技術管理難度,極大節約創新藥客戶的管理與切換成本。
同時,皓元醫藥還組建了團隊以實現自身業務“出海”。據公司介紹,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生命科學試劑業務已在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地建立了商務倉儲中心,服務于全球超1.3萬家醫藥企業、科研院所等;其CDMO業務已覆蓋全球活躍ADC客戶數近千家。
“在蓬勃發展的生物醫藥領域,皓元醫藥緊跟行業發展步伐,以積極主動之姿攜手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科技創新的新路徑,助力行業生態持續優化。”鄭保富表示,除ADC外,公司還在當地布局多肽偶聯藥物(PDC)、核素偶聯藥物(RDC)、適配體偶聯(ApDC)、小分子偶聯(SMDC)等新興領域,并已在相關領域為多家客戶提供相關項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