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啟動“二次創業” 打造眼健康生態圈

    2019-09-07 04: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為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在上市的十年中,愛爾眼科市值突破千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團。

        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于眼健康行業良好的發展趨勢,公司從成立時的1家醫院,發展到目前在國內擁有400多家眼科機構,并走向國際市場。目前整個行業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公司增長速度預計會高于行業增速。“公司將未來十年定位為‘二次創業’,將積極打造眼健康生態圈。”陳邦說。

        眼科市場規模約千億元

        愛爾眼科成立于2003年,2009年登陸創業板。公司作為專業眼科連鎖醫療機構,主要從事各類眼科疾病診療、手術服務與醫學驗光配鏡業務,目前醫療網絡遍及中國、歐洲、美國,初步奠定了全球發展的戰略格局。

        陳邦表示,今年是公司上市10周年,公司10年來快速發展,享受到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支持非公醫療事業發展等政策的推出,使公司發展有了好的土壤。此外,公司所處行業契合了健康產業發展趨勢。愛爾眼科目前擁有400多家眼科機構,醫生近5000名,占中國眼科醫生總數的12%。

        “過去眼科在多數國有醫院都是小科室,并不受重視。”陳邦表示,一批非公醫院的發展,帶動整個眼科行業呈現出“你追我趕”的局面。近十年,我國在臨床醫療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目前,我國眼科醫院占比大概在62%左右,非公眼科醫院占比38%。非公醫院大力發展疊加政策支持,對國內眼科醫療水平以及行業整體發展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天風證券認為,根據2018年衛生統計年鑒,我國眼科醫院診療人次與入院人次自2011年以來保持了兩位數的快速增長,眼科醫療服務的需求在穩步提升。2017年我國眼科市場規模達到867億元,同比增長15.75%,預計2019年眼科市場規模約為千億元,眼科醫療市場近年來保持了快速的增長。隨著眼科醫療服務需求的進一步提升,眼科醫療服務市場或將繼續擴容,行業有望繼續保持高景氣度發展。

        在陳邦看來,眼科醫療行業存在很大的壁壘。由于投入高,前期產能低,沒有長期戰略和長線資金,會很難做。“想賺快錢在醫療行業是不可能的。”

        陳邦認為,非公眼科醫療機構與國有醫院之間是一種競合關系。在市場規模擴大、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整個眼科市場生機勃勃,行業實現了良性發展。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醫??刭M政策有利于市場長期向好。短期來看,對部分靠醫保的醫院來說,壓力較大;對公司來說,則存在并購整合的機會,整個行業集中度會提高。

        獨特的業務模式

        愛爾眼科的快速發展,除了政策推動等外部因素外,還得益于公司獨有的創新發展模式,如“分級連鎖”“合伙人計劃”等,助力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陳邦表示,公司結合國內外先進模式,創造性地摸索出了一個快速發展模式,即分級連鎖模式。通過省會城市、地級市和縣從上到下的支持、帶教培訓,提高愛爾眼科整體鏈條的診療、服務和管理水平以及效率。同城方面,陳邦介紹,公司會打造一個分級診療體系,即醫院、視光門診部和眼健康e站。

        公司“合伙人”計劃也是一大創新。2014年公司推出“合伙人”計劃,通過與有技術和口碑的核心人才、醫生合作,成為“利益共同體”,招募了一批優秀的醫生與核心人才加入愛爾。

        陳邦表示,醫生和核心管理人員作為合伙人股東,通過愛爾的合伙人醫院,占有一定股權,未來醫院盈利了,可以共享收益。而上市公司可以以市場價回購,他們同時又享受到資本市場的收益。這是愛爾打造的共創、共享和共贏模式。2018年、2019年已完成兩次合伙人成果分享,平均收益7.1倍。

        陳邦表示,愛爾眼科將合伙人醫院“引進來”之后,公司有一整套的管理模式。為了讓醫生更快地在體系內成長,公司有培訓中心。同時,為了提高醫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公司有配套的眼科研究所和眼科學院。

        此外,據陳邦介紹,愛爾眼科建立了多只并購基金,通過并購基金規范運營、孵化,彌補了上市公司前期發展的資金短板,放大了資本效益,也幫助上市公司隔離了前期孵化或者收購兼并醫院的不規范風險,有助于上市公司收購儲備較好的并購標的。同時,也為上市公司把握健康行業快速發展機會,迅速搶占醫療資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業績是一項,其它還有100項,在共同的作用下,才能做到愛爾現在的體量。”

        陳邦表示,公司未來會采取“以上市公司為主,并購基金為輔”的發展模式,考慮到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并購基金在未來2-3年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穩步推進全球化布局

        國際化戰略是愛爾眼科打造全球最大眼科集團的重要途徑。愛爾眼科已擁有香港亞洲醫療、美國MINGWANG眼科中心、歐洲ClnicaBaviera.S.A等領先的海外眼科機構。近日,愛爾眼科全球化布局動作連連。

        公司近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愛爾投資及實控人陳邦通過大宗交易轉讓2%股權,引入戰投淡馬錫及高瓴資本。陳邦表示,通過本次轉讓引入兩家戰略投資人,是愛爾眼科步入“二次創業”新發展階段的戰略性舉措,有利于公司學習借鑒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成功經驗,為公司的國際化發展助力。

        8月27日,愛爾眼科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新加坡愛爾收購東南亞頭部眼科醫療集團ISEC35%股份,完成35%股權交割后,新加坡愛爾將在公開市場發起公開要約收購,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0.36新元。

        陳邦表示,公司國際化布局一般是收購當地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也是分步驟的進行收購,在國外收購合作上十分謹慎。收購歐洲ClnicaBaviera.S.A是公司“走出去”比較成功的案例,被收購后,該公司也實現了較快的增長。

        在陳邦看來,公司全球化布局有三點考慮:收購標的財務指標要有好的回報率;管理和技術先進,能夠運用到中國,對中國未來技術如高端手術、VIP手術和國際化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時在當地市場能實現穩定發展。

        陳邦表示,未來5年,公司會穩步推進全球化布局。未來5年是有限的國際化,以戰略布局為主,共享全球眼科資源,把國外最好的經驗和技術帶到中國,支持中國眼科醫療事業的發展。5年后,公司的國際化步伐會邁得更大些,愛爾會把中國的眼科資源和發展模式拿到全球分享,這是公司國際化未來十年的規劃。

        未來十年定位為“二次創業”

        上市十年間,愛爾眼科營收規模與業績均維持了高增長。數據顯示,2008年愛爾眼科營收與歸母凈利潤為4.4億元、0.61億元;2018年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則分別達到80.09億元、10.09億元;2008年-2018年十年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了33.69%、32.31%。愛爾眼科近日公布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49億元,同比增長25.64%;實現歸母凈利潤6.95億元,同比增長36.53%。

        “愛爾眼科定位未來十年為二次創業。”陳邦表示,未來十年,愛爾眼科致力于打造眼健康生態圈,主要圍繞六方面進行:一是醫療服務網絡方面,將公司的醫療服務網絡覆蓋中國絕大部分的城鄉縣域;二是打造同城分級診療生態。在同城,通過醫院、視光診所、健康e站,建立同城分級診療體系;三是打造眼健康互聯網++生態。今年公司診療手術、門診量是1000萬人,中國14億的人口需要通過線上和線下進行眼健康管理,打造眼健康“互聯網+生態”閉環;四是全球化生態,公司近幾年全球化穩步發展,未來幾年,在中國市場真正站牢,向全球布局;五是科技創新。未來公司在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精準治療,在基因、干細胞方面會加大投入;六是醫藥金融。尤其在眼健康保險領域,通過眼健康險,來解決青少年的近視防控問題,打造一個完整的閉環。“愛爾眼科未來十年無論是服務的人群、收入還是手術量等各個指標都會大幅提高。”他說。

        陳邦表示,所有創新、生態圈建設,都以建立高水平的眼科醫療能力和眼健康服務能力為核心。通過人才為本、機制創新和資本保障對戰略形成支撐。在人才方面,通過全球“引智”和“引才”計劃,建立愛爾未來十年臨床、教學、科研體系。

        在分級連鎖方面,陳邦表示,未來十年,公司將對中型城市投入教學、臨床等,打造出世界級的醫院,并實現對周邊省會城市、地級市和縣的較大支撐力度。同時,在湖南、湖北、遼寧等地逐步發展縣級醫院,并向全國推廣。

        陳邦認為,我國的縣域市場空間大。中國有一半的人口在縣域和縣城,由于技術水平比較低,往往縣域的眼病比較多,是最需要眼科服務的醫療群體。公司未來十年致力于覆蓋中國絕大部分城鄉縣域,按照愛爾眼科建1000家眼科醫院來計算,市場空間達到3000億元-5000億元。

        另外,陳邦表示,目前公司在全國各地,按步驟、分批推廣同城分級診療體系,愛爾眼科互聯網醫院試點也將全面推廣。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