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睿智
由《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為支持單位,北京基金小鎮投資者教育基地、東方財富、第一創業證券聯合舉辦的第七屆“5?15—5?19中小投資者保護宣傳周”公益活動,于5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盛大開啟。
此次公益活動以“踐行三投資,筑牢兩防范”為主題,邀請了券商首席分析師、公益律師、上市公司代表等通過主題分享、圓桌討論的形式,為投資者們普及投資知識,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北京主會場的活動中,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商貿社服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張詩宇圍繞“牛市思維下的消費行業配置策略”展開主題分享,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場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專業講座。
張詩宇在演講中表示,當前A股市場正逐步進入牛市氛圍,投資者亟須構建與之匹配的資產配置思維。他指出,在全球格局變化與中美博弈持續演化的背景下,中國財政政策工具箱仍儲備充足,未來政策空間已初步打開。因此,在宏觀環境逐步修復的大邏輯下,消費行業的配置策略需要從傳統的單一“啞鈴型”結構向“啞鈴+順周期”風格切換。
在具體行業層面,張詩宇重點分析了黃金珠寶、跨境電商、IP消費等近年表現活躍的消費子行業。他指出,黃金珠寶行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的快速擴張與收縮周期,目前已進入調整階段。張詩宇結合行業歷史發展脈絡,深入剖析了黃金珠寶行業如何在2003年后加速發展,又如何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迎來資產重估。他強調,理解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動態變化,是識別消費行業中長期投資價值的關鍵。
在談到跨境電商行業時,張詩宇指出,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后,我國制造業需調整出口結構,外貿行業呈現明顯周期性變化。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利潤表是投資評判關鍵,但缺乏專業視角可能導致定價錯誤,如跨境電商賣家收入高速增長時,因競爭壁壘低,高景氣下易給出高估值。而中長期看,競爭者涌入會加劇競爭,可能使景氣度環比降速甚至向下。近年來,中美對抗及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跨境電商這一傳統外貿出口行業的投資范式發生深刻變化,需從周期性視角進行投資判斷,機構投資者的前瞻性判斷也推動著投資范式的轉變。
在整場分享中,張詩宇還以“池塘中的荷花”為例,生動詮釋了價值投資中“做時間的朋友”的深意。他表示,真正優質的消費企業往往在大眾尚未察覺之時已開始積蓄力量,而當市場熱點集中爆發時,才會進入大眾視野。投資者應秉持理性,堅持基本面研究,在周期中發現趨勢,在結構中挖掘價值。他特別強調,“投資不是投資企業的過去,而是其未來”,呼吁投資者在進行行業研究時,要結合財務分析、消費行為研究與政策趨勢判斷,增強風險識別與自我保護能力。
張詩宇的演講內容詳實,邏輯清晰,不僅展示了其對消費行業的深刻洞察,也傳遞出面向未來的研究視角和市場判斷,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高度評價。通過此次分享,中小投資者不僅加深了對當前市場形勢與消費賽道的理解,也獲得了更為專業的方法論指導,為未來構建科學、理性的投資理念打下基礎。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