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7月4日,《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氫能聯盟獲悉,2025氫能精專特新創業大賽將于7月8日、7月18日、8月下旬分別在江蘇高郵、陜西西咸新區、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舉辦。
據了解,上述大賽由中國氫能聯盟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主辦,將繼續秉承著“以賽引資、以賽興業、以賽引才、以賽促產”的辦賽理念,深度整合“政產學研用金”六大要素,打造氫能領域創新資源對接的國家級平臺。
氫能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生態繁榮
作為全國首個氫能領域創業大賽、國家級氫能行業賽事,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三年來匯聚了由7位院士領銜的60位專家評審團、13個區域組織、15個地市園區、33家投資機構,400余家參賽企業共同參與,已成為推動技術突破、產業協同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
作為全國唯一專注氫能領域的國家級權威賽事,氫能精專特新創業大賽深度追蹤行業發展趨勢,以專精特新為核心,全景呈現覆蓋制儲運加用全環節核心技術突破、模式創新的優質項目,精準挖掘氫能領域最具突破性的氫能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打造氫能創新創業國家級的競技舞臺。
歷經四屆沉淀,氫能精專特新創業大賽記錄并推動著中國氫能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生態繁榮的發展歷程。大賽參賽項目構成的變遷,清晰勾勒出產業鏈各環節技術成熟度的動態演進。
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迎來歷史性時刻。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中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5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2025年將是我國氫能產業邁過經濟性拐點,轉向規?;l展的關鍵一年。
今年的氫能精專特新創業大賽也實現關鍵升級,“創新創業”與“技術攻堅”雙賽道并行的全新架構體系,精準覆蓋氫能產業發展全鏈條核心需求,通過技術可行性和商業價值雙維評審體系,構建起“技術驗證-產業孵化-資本助力-區域落地”的產業培育閉環,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氫能產業蓬勃發展,此次大賽的主辦方之一中國氫能聯盟作為我國氫能產業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也一直引領著我國氫能產業向高質量、高效益的方向邁進。
今年3月份,中國氫能聯盟與業界成立指導委員會共同探索推出氫能領跑者行動,對標國際一流技術指標,通過完善氫能關鍵技術裝備評價標準體系和搭建規范的檢測認證測試平臺,提升氫能裝備技術檢測、認證、應用等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推動自主化技術迭代創新和商業化應用。
目前,氫能領跑者行動已經開展50項相關測評標準立項,其中已發布標準20項,內容涵蓋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燃料電池系統、加氫站性能、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核心零部件電極和氫氣壓縮機等領域。
中國氫能聯盟有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氫能領跑者行動以標準體系實現一檢多證,助力氫能企業多市場準入,加快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應用,提升氫能產業核心競爭力。
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多點開花
氫能產業生態正從單點技術突破向全產業鏈協同演進,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在全國多點開花,成為氫能產業發展的主流模式。
據了解,風光氫儲一體化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就地生產,就地消納”,通過砍掉中間環節大幅降低成本,省去輸電和運氫成本,使制氫成本比外購氫氣便宜40%。
作為2025氫能精專特新創業大賽的主辦方之一,國家能源集團將國華投資(氫能公司)(以下簡稱“國華投資”)作為氫能產業核心孵化平臺與專業化新能源企業,依托重大工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裝備升級,以“風光氫儲融一體化”特色發展模式,推動協同融合、多元替代,不斷構建“制儲輸用”綠色氫能產業鏈體系。
實際上,近些年,國家能源集團優先支持氫能與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國能特色場景耦合發展,積極構建“兩橫一縱”氫能產業發展布局,高效務實推動氫能重點任務與重大項目重點工程落實落地、產業裝備升級,不斷建設“制儲輸用售質”綠色氫能產業鏈體系,發揮國華投資氫能產業鏈核心孵化平臺作用,為氫能行業高質量發展交出“國能方案”。
同樣在5月,一輛滿載純度為99.999%綠氫的長管拖車從赤城制氫廠駛向北京,標志著國華投資實現綠氫商業應用新突破。這批綠氫在中國石化北京石油慶園街919加氫站完成卸車,貫通了京津冀“綠氫動脈”。
國華投資在風光氫儲一體化領域的布局正在全國加速復制推廣。從河北赤城的風電制氫,到寧夏寧東的光伏制氫;從陸上制氫,到海上制氫氨醇,氫能產業鏈正在不斷擴展。
在業內看來,當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實現雙重突破,當單點示范轉向網絡化布局,風光氫儲一體化的能源革命浪潮已勢不可擋。
(編輯 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