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王思文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類金融力量中,私募基金行業的功能日益凸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私募基金行業受到諸多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一級巡視員劉云峰,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等為私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私募基金行業在發展中尚存一些問題和風險,例如,一些“偽私募”讓投資者無法看清投資“暗坑”,從而遭受損失。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監會最重要的中心任務,可以說沒有之一,這也是資本市場監管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體現。我們將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要重點嚴打。”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私募基金行業“扶優限劣”態勢持續升級,監管部門加強對違法違規私募機構的管理和處罰。去年11月份,證監會強調,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加強監管協同,嚴厲打擊“偽私募”“偽金交所”等非法金融活動。“偽私募”“亂私募”正進一步出清,避免投資者踩坑。
有序推動“偽私募”出清
所謂“偽私募”,指的是某些機構或個人假借私募基金的名號進行融資的活動,實際上卻違反了私募基金的基本原則和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公司未經依法登記備案或已被取消登記、未經合法登記備案即發行私募基金產品,以及私募機構變相承諾保本付息、變相非法集資等情形。
過去十年,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數量呈井噴式增長,這也導致私募基金行業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魚龍混雜等情況,涉及利用私募基金非法集資的“偽私募”更是引發關注。
去年11月份,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加強監管協同,嚴厲打擊“偽私募”“偽金交所”等非法金融活動。
鵬揚基金策略分析師魏楓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偽私募’存在違規變相吸儲、放貸,甚至擅自自融自用、侵占挪用基金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這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和行業形象,影響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與行業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
近年來,監管部門妥善有序推動“偽私募”出清,對“帶病”私募機構從未放松關注,并頻繁“亮劍”,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數據,2023年全年全市場已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計2537家,遠超往年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七成公司是因異常經營或被協會采取紀律處分措施后,由協會注銷。各類“偽私募”“亂私募”正在進一步出清,行業生態逐步凈化。另外,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了依法從嚴打擊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提高投資者識別“偽私募”的能力。
談及一系列嚴打“偽私募”的相關舉措,重陽投資總裁湯進喜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嚴厲打擊‘偽私募’,加強私募監管,有利于正本清源,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升私募基金行業聲譽,促進私募基金行業規范發展,推動私募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居民理財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嘉德全球私募創始人徐志科向記者提到,嚴防“偽私募”能夠讓合規至上的理念深入私募基金行業骨髓,讓私募管理人自覺加強內部合規控制并落到實處,形成良性競爭文化,最終為投資者營造一個更加透明、更加公平的投資環境。
進一步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當前私募基金行業已邁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嚴把私募基金行業準入關,嚴厲打擊“偽私募”,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多年從事私募基金糾紛事件相關法律服務工作的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榮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實際工作當中接觸到的大部分“偽私募”都存在備案成“真私募”的僥幸心理,可從業人員達不到條件。“偽私募”存在的最大風險在于擾亂市場,運營不合規,損害投資人利益。
黃榮稱,嚴防“偽私募”不僅保護了投資人利益,其實也保護了私募機構的利益,為私募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