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建防火墻
促進房企穩發展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并未對房企提出要求,但落實“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的要求,需要房企這個重要的供給側做出改變。房企現在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滿足“三道紅線”的監管要求,走出健康穩健有序發展的新路子。房企穩,樓市供應就穩,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難的問題也就有了有的放矢的基礎。
從商品房30年發展史來看,“股票、債券成為融資工具后,1993年‘終止房地產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是首次針對房地產金融領域的調控。”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后歷經以房拉動內需、房地產金融逐步規范、強化個貸管理、購地資金監管收緊、房地產金融審慎等幾個階段,直至目前的房地產金融調控政策都有長效機制的特征,為房企劃定了可操作的空間邊界。
不得不說,從誕生到年銷售額突破6000億元花了不到30年的企業少有,年銷售額17萬億元的行業也少有,這都出自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但迅猛發展的背后,也滋生了一些行業亂象。比如房企持續加杠桿、高負債、高周轉,債務風險日益加大,部分房企經營性現金流無法覆蓋支出,解決這些潛在的行業經營風險甚至系統性風險已刻不容緩。
“2016年至今,我國對房地產行業金融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大,逐步由渠道監管轉向去杠桿。”同策研究院分析師陳朦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至設置“三道紅線”,對房地產企業的金融監管程度拉升至又一新高度,更強的降杠桿階段全面開啟。從調整路徑來看,從土地款、商業性地產項目等資金來源受限,到更多流向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開始受到監管,再到非標融資等融資亂象受到整治,央行、銀保監會調整房地產銀行業金融貸款比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凸顯了國家堅定房住不炒的決心。
但是,房企的合理融資并未受到限制,陳朦朦強調道,國家真正打擊的是“違規金融操作”,對于利于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合理杠桿行為,并未進行過多壓制。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房企來說,隨著“三道紅線”和各類嚴厲的金融調控政策的落地,依賴過高杠桿融資發展時代將結束,整個行業將呈現頭部房企集中化,小房企逐漸出場的格局。
“‘三道紅線’是‘樓市防火墻’的進一步表現,短期內可避免資金流入高負債房企(一般是高周轉企業),客觀上為房企投資降速,實現防風險目標。”陳朦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與監管將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