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多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交出不俗成績單。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記者發稿,共有18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5家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按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統計,下同)。梳理公告內容可知,產品價格上漲、降本增效是這些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大漲的主要原因。
具體來看,在上述18家已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預計增幅暫居首位。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000萬元到15000萬元,同比增加2443.43%到2834.73%。業績上漲受益于三方面因素:主打產品烯草酮的市場售價上漲,帶動公司產品毛利率增長;創制產品吡唑喹草酯在本年度投放市場,并開展市場推廣活動,為公司的毛利貢獻了新的增長點;公司不斷強化成本管控,嚴格執行降本控費措施,企業運營效率持續提升。
事實上,多家化工行業上市公司在業績預告中提及,產品價格上漲是推動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
例如,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受益于公司部分產品銷量和價格同比上漲以及降本增效,公司業績出現同比上漲。
“行業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需求側看,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回暖,下游行業需求呈現恢復性增長;從供給側來看,前期產能擴張有限等因素導致部分企業減產,共同推動了產品價格攀升。”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隋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但產品價格走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雖然短期供需格局改善支撐價格,但若新增產能釋放超預期或需求復蘇乏力,價格上漲動能或將減弱。此外,原材料價格波動、環保政策調整等外部因素也將對行業產生重要影響。”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雖然化工行業面臨的挑戰較多,但此輪產品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了盈利的修復,如果抓住機遇,可以借機為長期發展帶來新動能。
“價格上漲帶來的盈利增加為企業轉型提供了資金保障,企業可借此進行技術創新、拓展新業務領域,加快向綠色、環保、高端化方向轉型。此外,價格上漲還會吸引更多資源和資本涌入行業,加速整合,推動行業整體向更高水平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行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珠海黑崎資本投資管理合伙企業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相關企業的盈利在持續修復,同時,行業競爭也促使企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降低成本,以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