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校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央行已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我國黃金儲備規模達7390萬盎司。這一穩健增持節奏與世界黃金協會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以下簡稱《調查》)結果形成呼應——逾九成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這一比例創下自2019年首次針對該問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
黃金儲備是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構成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我國黃金儲備“八連增”,蘊含著調節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考量。
其一,我國央行連續8個月擴大黃金儲備,是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主動作為。
當前,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降至歷史低位。這一變化緣于美國債務攀升、經濟減速等多重因素導致的美元信用弱化,美元指數承壓下行。在此背景下,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儲備資產,其價格通常與美元指數呈負相關性,成為對沖美元資產貶值等風險的理想選擇。
我國黃金儲備“八連增”,既是順應全球趨勢,更是對國際儲備資產韌性的戰略加固。這種配置策略也成為多國央行的共同選擇。
其二,我國央行連續8個月擴大黃金儲備,是夯實人民幣國際化的信用基石。
《調查》顯示,受訪央行同時認為,歐元、人民幣等其他貨幣以及黃金在全球儲備中的占比將在未來五年內上升。這一共識印證了國際貨幣體系正向多極化發展。貨幣國際化既需以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為支撐,也需要多元化的國際儲備提供信用背書。我國央行有序增持黃金,向國際市場傳遞了人民幣具有堅實價值支撐的信號,有力推動全球經濟主體在貿易結算、投融資以及外匯儲備等維度擴大人民幣的使用。
這種“強基固本”的布局,正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穩步上升形成良性互動。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全球第三。”
其三,我國央行連續8個月擴大黃金儲備,是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有效手段。
受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黃金作為具備避險屬性、抗通脹功能和長期價值穩定特征的特殊資產,契合國際儲備管理對安全性、流動性和保值增值的核心需求。此外,黃金還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穩定器”功能凸顯,我國央行保持每月合理幅度的穩健增持,既避免了市場波動,又為防范外部沖擊構建了可靠的“安全墊”。
總體而言,央行“八連增”黃金,既展現了對國際貨幣體系變革的敏銳把握,也為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調整提供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