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債市對外開放迎新舉措。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內債券市場業務范圍。
《方案》明確提出,“優化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境內資本市場有關程序”“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按規定參與境內債券承銷”“研究穩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落實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來外資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程度將不斷加深,有利于豐富債市投資者隊伍,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提升債市的流動性與穩健性,完善我國債市定價體系,助力提升債券市場國際化水平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支持外資深度參與債市
近年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推動外資增持我國債券的主要推動力。
從2016年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全面開放,到2017年“債券通”開通,此后,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再到2023年“北向互換通”啟動,我國債市對外開放程度持續深化。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境外機構持有我國債券總額3.95萬億元人民幣,接近4萬億元人民幣,近幾年增速一直保持在30%左右。
《方案》提出,優化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境內資本市場有關程序,進一步便利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對此,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面臨的問題有風險對沖工具使用受限、債券信用評級體系仍待完善等。
此外,《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按規定參與境內債券承銷。研究穩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渣打銀行(中國)獲批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是首家獲準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在華外資銀行。另外,2024年以來,新增10家外資機構為非金融機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承銷商,目前共13家外資機構獲得此類資質。
財達證券資本市場總部總經理郝曉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內債券市場業務范圍,有助于增加市場競爭,促進市場效率和創新,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水平,吸引更多外資流入中國,為中國債券市場注入更多的資金和專業經驗,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從長期來看,明明表示,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內債券市場業務范圍,有助于促進外資便捷參與、深度參與國內債券市場,從而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
《方案》提出,落實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2018年11月份,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在該稅收優惠到期之前,2021年10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的實施期限,延長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12月31日。
“稅收優惠直接影響外資投資收益,落實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債券資產的投資性價比。”明明表示。
郝曉姝分析稱,影響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市因素有幾方面:包括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以及我國持續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中美利差水平,隨著中美利差收窄,中國債市對于外資機構的配置價值明顯提升;人民幣匯率以及稅款為主的交易成本等。未來落實、細化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債市對境外投資者吸引力。
明明表示,在政策支持力度保持強度的背景下,外資機構有望加深中國債券市場參與程度,一方面能夠豐富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投資策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進成熟的業務經驗,助力我國債券市場制度完善。
“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外資機構參與度的提高,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將不斷加深,有助于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影響力。此外,也有助于推動我國債市產品創新,促進債券種類多元化發展,推動債券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還有助于帶來國際成熟的經驗,提升我國債券市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促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使用和流通,增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郝曉姝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