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上海證券交易所去年的債券發行總量達4.3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地方政府債券1.8萬億元、公司債券1.77萬億元,資產支持證券0.65萬億元、可轉債、政策性金融債等0.053萬億元。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上交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發展與風險管理并重的原則,多措并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能力。
上交所積極拓寬地方債發行渠道,已成為地方債第一大發行市場。全方位完善信用債融資機制,促進企業直接融資。大力發展資產支持證券(ABS)業務,豐富企業融資方式。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上交所的企業ABS市場占比達71%,其中60%以上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利用其優質資產發行的ABS產品。上交所資產支持證券市場有助于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帶動企業和產業整合升級,幫助更多的創新企業、產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走進資本市場,支持實體企業穩杠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同時,上交所持續推進產品創新,服務國家戰略。2018年全年發行綠色、雙創等公司債及ABS創新品種3327億元。一是推出紓困債券和民營企業信用風險保護工具。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及企業紓困需求,開通綠色通道,發布《信用保護工具業務管理試點辦法》,推動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自去年10月份起,上交所已累計發行8只123億元紓困債,累計發行18單信用保護合約,共8家實體民營企業債券融資21.4億元。二是發布可續期等5項創新品種標準??衫m期、綠色、扶貧等產品標準相繼推出。三是多類首單新產品取得突破,首單新經濟供應鏈、首單外幣計價等創新資產支持證券產品陸續落地。發行一帶一路債券157.5億元,同時,上交所債券市場還加快了國際化步伐,成功推出“綠色債券信息通”,與盧森堡交易所合作展示綠色債券信息。
有關負責人表示,上交所積極貫徹黨中央關于打贏金融風險攻堅戰的要求,將防范化解債券信用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將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提高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比重,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著力建設高質量交易所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