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李亞男
在新一輪的光伏行業“反內卷”熱潮下,硅料價格開始出現回暖。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7月9日發布的最新一周硅料價格顯示,最新一周(上周四至本周三)硅料價格延續漲勢。其中多晶硅N型復投料、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環比分別上漲6.92%、6.27%。多晶硅報價也同時上修,上周四至本周三內,多晶硅報價大幅上調25%至35%,報價區間提升至4.5萬元/噸至5萬元/噸,但新訂單成交量有限。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光伏行業分析師劉一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7月9日最新主流報價來看,N型致密料主流報價維持在39元/公斤,較上周上漲14.71%,報價繼續上修。多重利好及行業自律下,頭部企業也愿意基于成本進行聯合挺價,多晶硅報價整體上漲。”
近期以來,光伏行業利好消息不斷。工信部召開光伏行業制造業企業座談會,提出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國內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自7月份開始集體減產30%;不僅如此,市場上有關“硅料收儲”等方面的預期也受到較多關注。
從盤面來看,A股光伏板塊的多家公司股價持續多個交易日上漲,走勢喜人,7月9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元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盤中股價紛紛刷新了近期新高紀錄。
山東隆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光伏產業鏈分析師方文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月初的行業企業座談會提出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等內容后,二級市場光伏板塊迅速上漲,帶動期貨行情波動,目前來看,行業整體對政策導向下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市場環境改善有著樂觀預期。”
硅業分會認為,最新一周雖新增訂單較少,但受漲價預期驅動,前期已簽訂單執行力度有所增強,下游催單意愿強烈,與前期頻繁毀單形成鮮明對比,可見,硅料市場已呈現觸底企穩的態勢。
在當前“反內卷”的熱潮下,硅料供需情況目前已出現了改善跡象。
根據硅業分會統計,6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約10.2萬噸,環比基本持平,且與需求基本匹配,無新增庫存累積。今年上半年國內產量累計約59.6萬噸,同比大幅減少44.1%。根據2025年全球裝機預測,全年全球多晶硅需求約140萬噸(不含各環節庫存),國內需求約130萬噸。在國內硅料企業無復產增量的前提下,全年多晶硅產出預計在120萬噸左右,下半年可消納庫存約10萬噸。
方文正告訴記者:“當前的相關政策更聚焦于市場化調節與資源集中,高成本產能在價格競爭中可能會被更快淘汰,行業格局將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硅料行業的供需拐點預計在2026年以后出現實質性改善,價格拐點的出現將依賴于行業庫存的邊際變化。”
硅業分會的最新信息顯示,目前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9家,在本輪提價過程中,綜合成本較高的企業處于相對劣勢,若長期庫存積壓且缺乏現金流支撐,將面臨停產風險,進而推動多晶硅供應結構重塑。本次“反內卷”行動,本質上是對各家企業的綜合成本實力考驗。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下,光伏行業供需格局有望得到顯著改善。除了落后產能的有序退出以外,光伏玻璃、硅料等環節的企業減產、控產將有效緩解供需不平衡帶來的壓力,加之相關政策預期的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有望逐步企穩。”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