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佳麗
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而“補能”始終是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伴隨充電技術的不斷進步,“充電焦慮”的破局之法逐漸落在有效提高充電基礎設施(以下簡稱“充電設施”)的充電效率上。
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提出,“以即充即走場景為重點,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科學合理做好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布局”。
按照充電額定功率大小,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可分為慢充、快充和超充三種類別。慢充是交流充電設施,通常需要6小時至8小時才能將一般車型的電池充滿??斐涫侵绷鞒潆娫O施,一般1小時可為電池充電80%;此外,快充終端單槍額定功率一般不小于120千瓦。
超充也是直流充電設施,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至80%只需10分鐘甚至更少時間。超充終端單槍額定功率一般不小于480千瓦,是即充即走場景所需的“高分”解決方案。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政策聚焦在公共充電場景下大功率充電設施布局、鼓勵推廣即充即走場景,有利于促進超充技術加快迭代,利好超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為重塑消費者充電體驗、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能打下良好基礎。
從產業鏈結構看,超充產業上游主要涉及電池管理系統、高功率變電設備、充電設備及材料,其中,充電設備及材料主要包括充電槍、充電模塊、底座、電線電纜等;中游為超充樁、超充站的建設、運營與維護;下游為應用市場。
“當前,我國超充產業正處于從早期試點階段向規?;占半A段邁進的轉型期,呈現出技術突破引領產業擴張、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政策驅動效用持續顯現等特征。”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以液冷超充技術為例,它具備散熱快、電流大、安全性高的優勢,相關產品一經上市很快成為各地部署超充樁、超充站的熱門選擇,帶動超充產業規模增長。
公安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5年1月份至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69.9萬輛和56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2%和44%。受訪專家普遍表示,大量新能源汽車用戶期待“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充電體驗,為超充產業市場前景的打開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滿足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提升和快速充電的需求,當前,我國超充終端正不斷擴容。不過,整體看,超充產業仍然面臨充電設施數量少、建設成本高昂、投資回報周期長、易沖擊電網穩定性等發展短板。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補短板、促發展,要將上述問題放在“車—樁—電網”生態體系內解決。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在擴建超充樁、超充站時,也要及時對電網進行升級改造,確保電網能承載大功率電流帶來的沖擊;要充分分析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充電行為數據,掌握用戶習慣,為充電設施的科學布局做好準備工作;要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為建設成本的降低爭取更多空間。
(編輯 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