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
今年以來,全球疫情、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猶存。中信保誠基金總經理助理韓海平認為,市場在經歷連續兩年的超高增長之后,需要調低今年預期收益,攻守兼備的“固收+”仍是未來市場焦點;在策略上,以固收資產打底,權益資產要優選資本回報率持續穩定、業務長期成長、增速持續平穩的優秀公司。
韓海平擁有17年行業經驗、10年基金管理經驗。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他管理的信誠至裕“固收+”策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為24%,任職最大回撤為3.6%。據悉,擬由韓海平擔任基金經理的中信保誠豐裕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將于2月26日發售。
優選高資本回報率企業
韓海平表示,2021年的投資環境會發生些許變化,主要涵蓋兩個確定性和一個不確定性。首先,相比去年,流動性在邊際上轉弱,所以權益類資產估值很難大幅擴張,今年最多賺一些企業盈利增長的錢。其次,目前制造業投資增速向好,今年補庫存周期和企業盈利能力改善是確定性的。而今年最大的不確定是流動性和通脹,二季度、三季度通脹壓力猶存,貨幣政策是否會調整,直接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
韓海平表示,今年在“固定+”策略上也有所調整,在“+”部分會偏好自由現金流好、輕資產的公司,這樣可以有效對沖一些利率風險。具體到選股上,首先,對于那些長期配置的股票,更關注供給端,而非需求端,因為經濟增長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如果一個公司能夠提供長期有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它就具有長期配置價值;其次,以選擇大盤股為主,因為“固收+”產品規模比較大,大盤股適合做倉位的選擇;第三,選擇成長股,因為企業的價值來自于自由現金流的增長;最后,選擇資本回報率較高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維持相同的增速所需的資本開支較小,有利于提高企業自由現金流量。
韓海平認為,上半年“固收+”產品的超額收益部分還是來自權益,待到三季度,如果通脹上行,貨幣政策收緊,債市或迎來轉牛的窗口期。
韓海平坦言,今年要放低收益預期,自己不會過于倚重某一類資產,而是通過股債雙輪驅動,做到收益和風險的均衡。在新基金投資初期,基金凈值處于面值附近時,投資會相對穩??;等到比較確定的市場機會來臨時,就會適時出手。
關注消費醫藥信息技術
韓海平認為,當前寬信用和經濟回升持續,流動性整體平穩,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單就A股的國內環境而言相對良好。但外圍環境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一旦海外疫情明顯反復或經濟恢復低預期,后續或將面臨回調壓力。
他預計A股市場整體仍將維持寬幅震蕩格局,以結構性機會為主。配置上,一是選擇受益于內需的消費行業,如食品飲料、免稅等;二是受益于人們收入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生物醫藥板塊,如創新藥、醫療器械、疫苗等;三是新經濟相關的信息技術、互聯網等;四是先進制造板塊的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建材、工程機械和家電等。
對于債市,韓海平認為,年初以來中高等級信用利差明顯縮窄,不過,中短期限的高等級信用債券相比利率債仍然具備票息優勢?;鸬膫顿Y將堅持以存單、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券為主,不做信用資質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