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理財頻道 > 理財 > 正文

    牛年投資什么?基金、股票和銀行理財產品仍是主打

    2021-02-18 18:58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朱寶琛

        本報記者 朱寶琛

        牛年怎么投資?從《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不同年齡層的投資者情況來看,基金、股票、銀行理財產品,仍是大家的主要選擇。

        “我剛把坤坤都換成了港股基金。”來自北京的蔡麗(化名)表示。

        她口中的“坤坤”,是易方達的張坤,是目前公募基金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基金經理。Wind基金經理指數顯示,張坤從2012年9月首次擔任基金經理至今,名下所管理的所有基金,綜合年化回報為20.26%。

        蔡麗有十多年的投資經歷。不過,她并未向記者透露自己的投資收益。

        根據交通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調研期內,小康家庭流動資產投資意愿指數較上期上漲1個百分點,其中投資意愿上漲較為明顯的產品有貨幣基金、非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今年以來,新基金發行市場依然火爆。數據顯示,1月份共有85只新基金發行并成立,其中認購天數為1天的新基金多達39只。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者要將資金交給專業的人來管理,建議可以選擇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以獲得超過市場的平均回報。

        他同時建議,有條件的投資者可做全球化資產配置。目前美股和港股仍然有許多優秀的公司的估值水平也并不高,通過全球化資產配置,一是可以分散風險,二是可以通過投資全球最優秀的公司來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除了基金,股票也是不少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來自遼寧的薄先生有二十多年的股票投資經驗。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之前自己都是按照技術去選股,雖然買完之后都能漲點,但總是希望能短期快漲,就沒有及時給賣了,結果很快就跌了回來。因此,總的來看收益并不是很理想。

        “我現在覺得,根據基本面去選股還是正確的。”薄先生說。

        唐建偉表示,當前A股兩極分化特征越來越明顯,是受基本面、資金面和政策面三個因素影響。未來如何演變要關注流動性環境、外資流入和公募基金發行的動向、上市公司的業績三個趨勢。

        他建議投資者要轉變思路,不能再炒小、炒新、炒差和炒重組概念,因為在注冊制大背景下,延續過去的炒作思路,在未來市場上將很難有生存空間。同時,在去散戶化的市場上,個人投資者要跑贏市場越來越困難,建議投資者買指數,最近幾年來滬深300、上證50等代表大股票的指數都是遠遠跑贏上證指數的。

        暢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寶曉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機構投資者在2021年配置策略時會因為中國經濟的復蘇而加大配置,推動海外資金涌入中國資產。國內政策方面,隨著注冊制的實施,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數量都會增加,股票受到業績盈利的拉動超過估值,2021年的股票投資機會更多在于結構性方面。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多位投資者都有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在北京工作的褚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有十五年的股票投資經驗,三年前開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目前股票和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配置比例大概是1:2。褚明告訴記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圖方便和省心。至于收益方面,肯定要比銀行活期高。

        交通銀行發布的《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從持有率看,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和貨幣基金仍是小康家庭持有率前三的投資品類。從投資金額上看,銀行理財和股票產品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截至2020年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86萬億元,同比增長6.9%;當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9932.5億元,同比增長7.13%。銀行理財產品進一步豐富了居民投資渠道,增加了財產性收入的來源,極大滿足了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需要。

    (編輯 田冬 上官夢露)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