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敏)12月7日,由北京ESG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衛生技術評估與醫藥政策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城市定制型商業健康保險與創新藥協同發展高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論壇上,發布了《基于國際數據的目錄外藥品療效評估分析》和《基于精算平衡視角的我國“惠民保”可持續性研究》兩項重磅成果。
本次發布的《基于國際數據的目錄外藥品療效評估分析》,集結國際權威專家基于各國藥品的評估情況,研究形成了我國基本醫保目錄外藥品的評估分析。該分析還創新引入藥品可替代性指數概念,能夠有效顯示哪些藥品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哪些藥品不可替代、更應該優先納入保障,有效解決了當前商業健康保險無法判斷哪些創新藥真正具有價值、哪些藥品群眾更加需要的技術難題。為商業健康保險精準選擇應納入保障的藥品種類、避免簡單全面納入導致的商業健康保險價格虛高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依據。
《基于精算平衡視角的我國“惠民保”可持續性研究》則為商業健康保險如何將更多高價藥納入商保產品賠付,設計提供了學術思考和實際落地方案,也為商業健康保險未來精準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依據。
中國人民大學衛生技術評估與醫藥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呂蘭婷表示,當前我國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一大難點是同一適應癥領域下藥品種類繁多、各種藥品療效難以科學排序,群眾、醫保、商保難以精準選擇支付具有不同價值的藥品。未來,團隊將針對這一問題,公開、透明、獨立、科學地對每一種適應癥的藥品進行療效排序。本次發布的研究成果只是團隊的初步嘗試,目前團隊已通過收集國內外數據對部分疾病領域下的藥品進行了評估排序,形成了同一適應癥下的藥品療效梯次,后期將陸續對外公布相關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保險系主任魏麗表示,后期將聯合開展“惠民保”不同藥品實際落地精算平衡研究,推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政策協同,助力從科研、政策到實務的轉化。
(編輯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