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5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公告,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5月23日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5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期限為1年期。
鑒于本月MLF到期量為1250億元,故此次操作后MLF將實現凈投放3750億元。這也是央行連續第三個月加量續做MLF,3月份、4月份MLF凈投放量分別為630億元、5000億元。
對于本月MLF大額凈投放,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4月份以來,外部環境波動加劇,國內實施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其中,5月7日央行等部門推出包括降息降準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5月份降準后MLF繼續大額加量續做,這在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處于充裕狀態的同時,會進一步增加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更好滿足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增加實體經濟信貸融資的可獲得性。
“5月份MLF大額加量續做,也可能意味著本月買斷式逆回購將再度縮量續做,以滿足商業銀行對央行融資工具需求的結構性調整。”王青預計,考慮到5月份降準落地,本月中期流動性整體投放或出現小幅縮量。
近年來,央行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繼去年7月份明確了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后,今年3月份又調整了MLF的招標模式,改為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不再有統一的中標利率。MLF利率的政策屬性退出,回歸流動性投放工具定位,與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維護流動性充裕。
央行近期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MLF招投標機制完善后,由操作當天發布結果公告改為預先發布招標公告,有利于參與機構提前做好短中長期流動性安排,價格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既有利于機構按需求合理確定投標利率,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市場化定價能力,也有利于央行動態掌握機構流動性余缺狀況。同時,隨著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不斷豐富,貨幣政策操作對MLF的依賴也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