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5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5月份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進一步推動和拓展人工智能市場應用,用好用足“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行動正持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不斷拓展。“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將為“人工智能+”行動的推進提供多方面支持。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支持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的具體路徑明確且清晰。通過本輪政策的支持,制造業將在人工智能賦能下加快智能化升級的步伐,人工智能在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應用也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是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產業升級到民生改善,人工智能技術的滲透正在重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隨著“人工智能+”行動等政策深入推進,大模型在多個行業成效顯現。目前,在藥物/材料研發和工業設計等研發設計環節,在安全巡檢和質量監測等生產環節,以及在統計圖表生成等經營管理環節,大模型均有應用落地。在交通、醫療等社會民生關鍵領域,大模型信控方案、無人駕駛、智慧診療等,已經實現點狀場景的示范應用。
據李超介紹,在人工智能賦能下,有的制造業企業依靠AI檢測、AI輔助決策等,良品率大幅提升,有的提升幅度達到30%,研發成本降低70%;有的電網企業通過智能調度,電力調度轉供效率提升30倍。
宋向清認為,人工智能能夠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用好“兩重”“兩新”支持
未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用好用足“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在朱克力看來,“兩重”建設聚焦重大工程和新型基礎設施,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提供了戰略支點。“兩新”政策則打開了人工智能的民生應用空間,也讓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不再局限于單點設備升級,而是向全流程滲透。
當前已有省份通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持智能終端消費,培育“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健康”等應用場景。
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年4月份印發的《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在“加強高價值應用場景培育”方面提出,支持智能終端消費。將智能家居機器人、智能眼鏡、智能仿生、智能健康等產品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按照產品售價的15%,給予最高2000元/件補助。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也明確,用足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2025年,限額以上智能家電零售額增長20%以上,智能家居市場人工智能技術整體滲透率達到50%左右。到2027年,智能家居市場人工智能技術整體滲透率達到70%左右。
“消費端政策能推動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業態發展。”朱克力表示,在設備更新方面,企業引入智能質檢系統和工業機器人將顯著提升生產線的精度與效率,使得傳統工廠逐步向柔性化、智能化轉型。
談及“兩重”建設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重”建設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領域,將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如加快5G、云計算、算力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
此外,也有地區鼓勵人工智能企業申報“兩重”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短旖蚴写龠M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加強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兩重”“兩新”項目。
“‘兩重’建設除了以高性能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等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和數據資源外,還能通過實施一批人工智能重大應用項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宋向清表示,未來,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出臺稅收優惠政策、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投入,推動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