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冰)日前,由華夏時報主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金融交易研究中心、華夏時報金融思想薈和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聯合提供智力支持的2024(第十八屆)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聚焦新質生產力,以“向‘新’而行,探尋發展之‘質’”為主題,匯聚業內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及金融機構高管,凝聚共識,貢獻智慧,推動行業以“質”致遠。
中國移動原董事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原會長王建宙發表了題為《壯大耐心資本》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壯大耐心資本對于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優化經濟結構具有深遠的意義。對于想要得到耐心資本支持的上市公司,他建議,公司要堅持發展目標的前瞻性、堅持技術創新,加強公司治理透明度,同時盡可能提供穩定的股息分配。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正在改寫和重構世界經濟版圖,形成企業間“大洗牌”和國家間“大分流”效應,為后發國家、后發企業提供了“變道超車”的機會窗口。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也成為所有企業的不二選擇。
同時,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分享了對人工智能最新的思考。他表示,未來大模型會席卷所有行業,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驅動引擎,重塑經濟發展圖景。當然,這中間需要像其他技術一樣經過組織、流程、架構、商業模式等互補性創新,而大模型最終能夠發揮核心作用,將主要體現在萬物智能、安全等六大應用場景上。
(編輯 王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