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敏)11月22日,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未來科學城管委會(生命園管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委會、北京市昌平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昌科金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承辦的2024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在昌平舉行。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以《小分子藥物的發現和制備:兼談創新藥物和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藥物研發需滿足安全、有效、可控和可及的高標準,小分子藥物仍是行業主力。新藥研發需與現有療法競爭,需要達到更安全有效才有市場保證。而不同藥物制造技術的競爭的考量關鍵是成本。除了跟蹤性的靶向藥物研究,開展表型篩選的模式發現新藥和與科研企業合作開發創新靶點的新藥研究,可能為新藥創新提供機會。在藥物制備方面合成生物學有降低成本的潛力,但化學合成在藥物發現和制備中仍占主導地位。未來,提升合成效率和融合化學與生物合成方法是藥物制備工藝發展的主要方向。
價值醫療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理念,正逐漸成為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價值醫療與健康新質生產力發展探索》主題分享中談到,面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老齡化挑戰,中國醫療體系需轉向追求高性價比的價值醫療,注重醫療質量和健康結果。他提倡公立醫院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高服務效率和醫務人員待遇。支付制度應從數量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以促進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國應充分利用創新藥市場潛力,通過全鏈條支持推動創新藥發展,實現向創新藥大國的轉變。此外,他認為,科學平衡藥品價格與價值,精準定價和醫保支付,對醫療改革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編輯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