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會議活動 > 正文

    消費金融走向場景化 繁榮共生成理想境界

    2018-05-15 12:21  來源:證券日報網 劉琪

        本報記者 劉琪

        在監管層“脫虛向實”號召下,消費金融進一步走向場景化,如何發掘優質場景成為當下消金機構的一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11日,“2018清流場景與資產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深度場景化成未來發展目標

        在“新場景,新思維,新力量”的圓桌上,清流Club邀請到來自聚美優品、國美金融、包銀消金、貝殼金控以及青岸投資等消金資產方、投資方機構的嘉賓,對消金場景的話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聚美優品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詹俊表示,聚美優品目前不僅在其自營的電商場景中以白名單模式開展消金業務,未來其消金服務也會逐漸對外部開放。他舉例說,目前聚美優品去年投資的共享充電寶平臺街電每天的訂單量可達百萬,聚美未來也可以通過街電輻射到線下更多的消費場景,進入以“新零售”這樣的業態為依托從線上重新走到線下去的新一階段。

        “包銀也把深度場景化作為未來長期發展的目標。”包銀消費金融產品及市場分管負責人鄭曉斌表示,包銀為場景化做了不少準備,例如構建內部團隊時尋找有消金場景業務經驗的人員;在早期系統開發、產品設計上考慮對未來場景合作的支撐,以強化連接場景的能力;以及在數據治理上圍繞場景必備的數據歸集能力做好建設等。

        貝殼金控副總裁徐子悅介紹,比起一般消費場景,與“房”有關的場景更為復雜。鏈家通過8000門店與15萬經紀人保證了房源真實性。這也使得貝殼金控圍繞鏈家體系在房屋租賃、裝修貸款等方面進行消金服務時,擁有極具競爭力的風控和運營能力。

        談到場景風險時,國美消費金融CRO曹強有深刻的感觸。他表示,突破場景風險難題,就需要對前端人員進行大量培訓來提高其風險意識,對門店周邊環境設立巡查、稽核機制,“從場景、門店、員工到申請個人和團伙,所有不同方向的風險都要防范。”同時他認為,風控最核心的還是后臺大數據風控體系。

        面對豐富多樣的消金場景資產,青岸投資董事總經理徐夢哲從投資人的角度談到了他的看法,“首先,各類場景都有自己的邏輯存在,并沒有優劣之分;其次,市場業務都遵循市場平衡規律,比如供給過剩導致利率大幅下滑,那么一個好的場景也可能轉變為壞的場景;第三,好的資產不見得是好的投資產品。”

        深耕消費金融迎來機遇

        在深耕消費金融的過程中,有許多消金企業不斷創新、轉型,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趣店集團高級副總裁、大白汽車負責人許龍提到,趣店之所以選擇汽車消費場景,是因為汽車行業是一個還未完全被電商攻克的傳統市場,傳統汽車市場面臨新車業務增速減慢、三四線城市渠道下沉難等問題,給汽車新零售帶來了新的機遇。

        “明特量化實行線上小額信貸、線下大額信貸產品等多條產業線同期布局。”明特量化機構合作部總經理剡菲也就其實踐案例分析稱,線下大額信貸可能面臨的挑戰,是做線上信貸產品的機構如何獲得保單、公積金、社保等準確的數據來源。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消金企業掀起了一股東南亞出海潮,從業者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唐牛金融首席風控官兼合伙人石杰分享了唐牛在印尼實踐的業務經驗,例如,基礎設施對當地人的還款意愿有著很大影響,周邊ATM數量多的地區還款率更高。

        美利金融集團副總裁喬木也認為,在具有業務鏈條較長、非標準化特征的二手車市場,美利金融也依靠精細化運營管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著優勢。“我們感覺到車抵貸行業的服務延伸和開拓還是非常不足的,”微貸網品牌總監陳璐稱,微貸網的車抵業務同樣與二手車金融這個非標準化市場相關,如何在非標市場中建立標準成為行業難點。此外,業務模式單一、同質化競爭壓力較大等問題都值得正在從事車抵貸業務的平臺反思。

        對未來汽車金融的發展趨勢,花生好車聯合創始人陳鵬云的判斷是:“金融向上走,服務跟零售向下走。”在他看來,靠近用戶的渠道價值會越來越大。

        總之,不管是什么場景,正如這次會議的主題,“繁榮共生”也許才是消金行業理想的境界。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