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衍菘
伴隨A股市場的強勁反彈,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持續升溫。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本周(7月7日—7月13日)全市場已有30家公募機構旗下的41只公募基金計劃發行,較前一周(6月30日—7月6日)環比增長13.89%,而且新發產品數量已經連續兩周穩定在35只以上。與此同時,本周新發基金平均募集周期縮短至15.90天,較前一周明顯提速,展現出更為緊湊高效的發行節奏。
從基金類型分布來看,權益類基金依舊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本周已計劃發行25只權益基金,目前占新發基金總數的60.98%。細分來看,其中包含17只股票型基金與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另外,本周共有13只債券型基金發行,環比增幅高達116.67%。
除傳統的股票型、債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外,還有2只REITs基金和1只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計劃發行。此前連續3周,QDII基金零發行。
從產品結構來看,被動指數型基金在股債市場均備受青睞。在17只新發股票型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基金占比高達88.24%,共計15只;在13只新發債券型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也占據了76.92%的份額,共10只,反映出市場對被動投資策略的高度認可。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被動指數型基金因低成本、分散風險、高透明度和業績可預測性等優勢,近年來受到投資者青睞。它們通過被動跟蹤策略,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市場beta收益。
李春瑜表示,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和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普及,以及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流動性提升和產品創新空間擴大,基金公司加快推出被動指數產品,旨在擴大市場份額,優化成本結構,形成競爭優勢。
(編輯 何成浩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