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債券通有限公司舉辦的“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公布了三項對外開放優化措施。其中之一是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近期擬擴大境內投資者范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機構。
債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上線,通過加強兩地債券市場基礎服務機構合作,為內地機構投資者投資香港及全球債券市場提供便捷通道。目前,兩類投資者可以通過債券通“南向通”開展境外債券投資:一是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度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的41家銀行類金融機構(不含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與農村金融機構);二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
對于債券通“南向通”投資者范圍擴大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非銀機構,景順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為非銀機構拓寬了全球資產配置渠道,有助于構建跨市場、跨幣種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提升資產配置靈活性和收益潛力。多幣種、多市場的配置有助于非銀行金融機構降低單一市場利率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這也將進一步激發相關金融產品的創新與業務拓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債券通“南向通”擴容為非銀機構拓展了投資渠道,其資產配置結構和投資策略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非銀機構可通過債券通“南向通”直接參與境外債券市場交易,特別是離岸人民幣債券和中資美元債等交易品種,滿足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非銀機構可動態調整境內外資產配置比例,在低利率環境下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貨幣政策差異,緩解經營壓力。通過多幣種資產配置,也能有效對沖單一市場匯率風險。此外,非銀機構通過參與境外市場,可提升跨境投研、風控及交易能力,通過債券通“南向通”豐富產品體系,增強客戶黏性。
“對于金融市場而言,市場參與者的增加和擴容將為香港債券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交易規模,增強交易活躍度。香港債市,尤其是點心債市場規模和深度的擴大,將鞏固其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王有鑫補充道。
債券通“南向通”自開通以來,運行平穩。截至今年5月末,通過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模式托管的“南向通”債券918只,余額5329.4億元。隨著債券通“南向通”參與投資者擴容,業界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的優化措施出臺,進一步加強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通。
王有鑫認為,當前債券通“南向通”僅支持現券買賣,未來可考慮引入利率互換、期權等衍生品,以滿足機構對沖需求。為適應非銀機構清算需求,未來還應進一步完善全球托管服務,提升跨境結算效率。
(編輯 屈珂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