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7月13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力爭到2060年前,城鄉建設方式全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系統性變革全面實現。
《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城市建設用能結構。推進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設,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推動既有公共建筑屋頂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加快智能光伏應用推廣。在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及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建筑中,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生物質能應用,推廣空氣源等各類電動熱泵技術。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引導建筑供暖、生活熱水、炊事等向電氣化發展,到2030年建筑用電占建筑能耗比例超過65%。推動開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到2030年電氣化比例達到20%。
《實施方案》還明確,要完善金融財政支持政策。完善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相關財政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在政府采購領域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強化綠色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自主原則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節能降碳。鼓勵開發商投保全裝修住宅質量保險,強化保險支持,發揮綠色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作用。合理開放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市場,應用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手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完善差別電價、分時電價和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加快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
(編輯 張鈺鵬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