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近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源材質”)在東南亞市場接連啟動大型鋰電項目,標志著中國鋰電產業鏈協同“出海”進一步走向深水區。
大手筆布局
6月29日,寧德時代在印尼的合資電池工廠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由寧德時代旗下的寧波普勤時代有限公司與印尼兩家國有控股企業安塔姆、印尼電池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59億美元,涵蓋從紅土鎳礦開采、火法冶煉、濕法冶煉、電池材料、電池回收和電池制造等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全產業鏈。據悉,項目具備為3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產能。
6月28日,星源材質東盟基地——馬來西亞工廠(一期)項目宣布建成。該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人民幣,建成后將成為年產20億平方米濕法及涂覆隔膜的“超級工廠”,同時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隔膜及固態電池剛性骨架生產制造基地。
“馬來西亞工廠的產能釋放后,將貢獻集團一半的利潤,相當于在海外再造一個星源材質。這一轉變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為公司帶來更為可觀的收入和利潤增長;此外,馬來西亞工廠的建成還將促進公司在當下競爭格局中,更為順暢地輻射東南亞以及全球市場,進一步實現國際化發展。”星源材質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6月27日晚間,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馬來西亞吉打州投資建設新型儲能電池項目,投資總額不超過86.54億元人民幣。
億緯鋰能董秘辦相關人士認為,通過海外生產基地產能的擴大,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儲能配套需求,持續強化公司在鋰電池領域的市場地位,對公司完善全球化產業布局具有積極作用和深遠意義。
“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在技術、產能、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與東南亞地區的資源、市場和政策優勢形成互補。通過在東南亞布局,中國鋰電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當地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萬聯證券高端裝備行業首席分析師蔡梓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產業鏈抱團“出海”
不僅是鋰電龍頭企業,鋰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分別在馬來西亞布局電解液、隔膜、負極材料和結構件產能。隨著這些材料產能于2026年或2027年進入投產階段,鋰電四大核心主材將在東南亞實現本地化生產。
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加速布局東南亞,背后有多方面原因。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東南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印尼的鎳儲量占全球22%,這為鋰電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同時,東南亞地區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近年來,“印馬泰”等新興市場在電動汽車產業呈現出集中布局的特點,高度聚集的汽車制造產業更容易吸引電池企業在同一區域建廠,以形成“整車+電池”的本地化閉環生產體系。例如,目前泰國集聚了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國汽車品牌投資建廠。
深圳市灣眾咨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邱思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鋰電產業鏈廠商圍繞電動汽車工廠“抱團扎根”,本質是利用政策紅利,通過減少物流損耗、強化技術協同,實現產業鏈效益最大化與市場快速滲透的必然選擇。東南亞地區既能承接產能轉移,又可作為跳板輻射更廣泛的海外市場,或將成為中國新能源全球產業鏈重塑的關鍵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