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穩定幣條例》生效在即 香港金管局再發聲嚴控牌照數量為市場降溫

    2025-07-25 11:03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毛藝融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于8月1日正式生效,穩定幣發行牌照發放在即。

        然而,面對市場的熱切關注與過度炒作風險,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于7月23日再度發聲,明確釋放“降溫”信號。余偉文表示,已有數十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團隊表達對穩定幣牌照的興趣,但初期只會發放數個穩定幣牌照。

        這延續了香港金管局的謹慎態度。早在6月23日的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年會上,余偉文就提到,香港對穩定幣發行人在風險管理上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尤其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規管標準幾乎與銀行、電子錢包看齊,入場門檻高,首階段只會發出數張牌照。

        初期穩定幣牌照數量有限

        根據去年7月份香港金管局公布的穩定幣發行人沙盒參與者名單,僅有京東幣鏈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圓幣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安擬集團有限公司、香港電訊等5家機構在內。

        而目前有意申請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牌照的機構已達數十家,申請主體類型愈發多元化,涵蓋支付機構、互聯網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企業、持牌交易平臺、跨境支付服務商等。

        更引人注目的是,部分與金融科技相關度較低的公司也加入申請穩定幣牌照的隊伍。例如,華檢醫療在7月17日晚公告稱,擬構建以醫療創新藥高科技資產為核心的“NewCo+RWA”Web3交易所生態,并配套發行專有穩定幣(IVDDollar)。據悉,該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體外診斷醫療儀器及耗材(IVD產品),2024年度收益31.62億元,年度歸母凈利潤實現2.74億元。此舉被視為跨界進軍金融科技領域的嘗試。

        香港金管局已注意到穩定幣過度概念化的現象,對牌照申請審查極其嚴格,核心審查點包括了穩定幣的具體應用場景、金融風險管控經驗等能力等。余偉文表示,許多機構對穩定幣的設想一旦要由虛入實,從概念和理論層面轉到應用場景和具體安排,就出現明顯落差。他提到,有的機構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于初步探路性質。

        “很多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如提出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發展、提升外匯市場效率等愿景,但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余偉文表示,一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本身卻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管控各類金融風險的經驗和能力。

        對此,余偉文建議,參與穩定幣可以有多種模式,對于有場景但缺能力的機構,較實際的做法是與其他穩定幣發行機構合作,提供應用場景,而非追求作為發行主體。

        據悉,香港金管局將爭取在7月底正式發布《穩定幣條例》下的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也將于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文件會闡述金管局接受和處理牌照申請的安排。

        警惕穩定幣概念過度炒作

        香港監管局已注意到穩定幣概念過度炒作可能帶來的泡沫化風險。余偉文提醒,近期市場對穩定幣概念的熱炒出現了過度亢奮的情緒,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業與穩定幣或者數碼資產是否相關,只要宣稱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即“點石成金”,股價即應聲上漲,股票交易量大增之余,公司知名度大幅提升。

        余偉文強調:“即使取得牌照,基于穩步發展的考慮,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希望投資者在消化市場利好消息時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

        的確有上市公司借此炒作概念。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于佳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在缺乏深入分析政策細則、行業成熟度與商業變現路徑的前提下,短期內將政策利好直接映射為企業業績兌現的信號,導致價格反應超企業基本面變化。

        從港股市場來看,穩定幣概念股的確備受追捧。例如,過去一個月(6月24日至7月23日)期間,耀才證券金融、聯易融科技的區間股價漲幅均超過30%,不少概念股的市值提升明顯。

        部分港股公司趁熱度密集發起配股擴大再融資。例如,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眾安在線7月4日完成配股,再融資規模39.2億港元;表態正評估申請穩定幣牌照可行性的跨境支付服務商連連數字也在7月12日訂立股份配售協議,擬融資3.936億港元。

        于佳寧提示,投資者不應該簡單以是否涉足穩定幣概念為投資判斷的首要標準,而是評估其是否能在清算托管、跨境支付、風控建模、鏈上賬戶系統等底層環節中承擔真實職能。同時,在評估政策效果時亦需注意節奏與預期管理,明確行業試點、過渡期安排與審慎門檻階段。

    (編輯 上官夢露)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