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工業氣體作為不可或缺的基礎工業要素,廣泛應用于鋼鐵、化工、石油等傳統行業。而其細分領域電子特種氣體(以下簡稱“電子特氣”),在半導體、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被譽為精密制造的“高端血液”。
在這一領域深耕二十余載的湖北和遠氣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遠氣體”),正以創新為驅動,開啟從傳統工業氣體向電子特氣及硅基功能性新材料高端氣體升級之路,構建綜合型業務發展新格局。
和遠氣體如何在高端化升級新征程上穩步前行?又如何創新布局循環產業園,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進和遠氣體,實探公司“綠色”“智能”的循環產業基地。
向高技術領域進軍
踏入和遠氣體的信息化中心,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智能調度屏幕,車間里的設備運轉數據隨時間跳躍,運輸車輛的位置在電子地圖上緩緩移動,終端客戶的用氣狀態以數據流的形式靜靜閃爍。
這塊屏幕如同一位24小時不眠的“智慧管家”,將從生產源頭到客戶終端的全流程牢牢“攥”在掌心,織就一張閉環的在線管理網絡。每一個數字的跳動都暗藏精準的調度邏輯,每一次狀態的更新都連著安全的紅線,潔凈的氣體在看不見的數字脈絡里高效奔涌,穩穩當當地抵達需求終端。數據顯示,和遠氣體目前年銷售瓶裝氣500余萬瓶、液態氣體近100萬噸,管道供氣規模達6億立方米,運營400余個現場供氣項目,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我同氣體行業結緣于1999年,當時宜昌修三峽工程,需要用大量氣體,我便到三峽大壩開始了氣體的個體經營,2003年帶領團隊成立了宜昌亞太氣體有限公司,這正是和遠氣體的前身。”和遠氣體董事長楊濤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經過多年深耕,和遠氣體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型氣體公司,并于2020年1月13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開啟了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上市后,公司管理團隊敏銳捕捉到市場新機遇。隨著國內半導體、光伏、液晶顯示等高端制造業的快速崛起,電子特氣作為工業氣體中的高端細分領域,市場需求急劇增長。然而,國內電子特氣市場長期以來被外資氣體公司把控。面對這一形勢,楊濤果斷決策,在鞏固傳統工業氣體、尾氣回收業務的基礎上,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向電子特氣等高技術領域進軍。
“核心技術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我們堅持創新發展,對電子特氣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產業瓶頸進行重點攻關,目標就是要將公司打造成能與國外氣體公司同臺競技的專業化、創新型、綜合型氣體公司,為中國半導體等新興工業的崛起提供保障和配套。”楊濤表示。
依托氣體合成、分離、深冷、提純等核心技術,公司構建“人才+資金+平臺”創新體系。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引進電子特種氣體、電子材料等多領域技術專家及專業工程師,組建近20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
平臺創新方面,公司與北京化工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深化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金創新方面,公司投入1.5億元建成國內領先的研發檢測中心,開展電子特氣及硅基新材料領域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大幅提升研發創新和檢測能力。
“這些技術積累助力公司成功進軍電子特氣及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領域。”楊濤說,“自2020年起,公司創新打造全產業鏈循環體系,形成了電子特氣及電子化學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大宗氣體等六大業務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持續完善產業鏈條
近年來,在半導體等新興行業的驅動下,電子特氣等相關氣體品種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QYR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我國特種氣體市場規模由175億元增長至49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96%。預計到2026年,中國特種氣體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808億元,進一步印證了特種氣體市場的強勁增長潛力。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為電子特氣行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需求空間和應用前景。
在“綠色”“智能”“循環”發展理念指引下,和遠氣體打造的循環產業園展現出強勁活力。同時,公司以規?;瘮U產為抓手,持續完善產業鏈條,朝著打造全球領先的電子特氣產業集群目標穩步邁進。
和遠氣體董事會秘書李吉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投建的宜昌、潛江兩大電子特氣與功能性材料產業園,不僅具備資源化、規?;?、集中化的顯著優勢,更承載著公司向循環產業升級、打造‘產業新高地’的雄心壯志。”
步入宜昌電子特氣及功能性材料產業園,一座極具現代感的智能工廠屹立眼前。在產業園生產控制中心的巨大監控屏上,產業園建設全貌一覽無余。目前,該產業園一期項目已基本完工,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在這里,所有裝置的生產運行均由控制中心精準調控。
透過監控屏幕,記者清晰地看到,8萬噸三氯氫硅生產裝置、5000噸硅烷裝置正有條不紊地試生產。“依托宜昌高新區白洋化工園豐富的硅、氫、氯等資源優勢,公司采用先進的工藝,讓硅粉與園區富余的鹽酸發生奇妙‘化學反應’,合成一系列硅基電子特氣和硅基新材料。同時,還巧妙利用園區磷化工伴生的氟資源生產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氟基電子特氣。”和遠氣體首席專家江羅向記者介紹。
未來,這里規劃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級硅烷產能,配套建設硅烷存儲罐區和充裝區,具備3萬噸乙炔產能以及8萬立方米/小時氮氣供應能力,通過管道供氣管網,為周邊企業穩定供應管道氮氣、硅烷、乙炔,助力宜昌打造全球一流硅碳負極產業園。
而在潛江電子特氣產業園內,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處處彰顯著現代化工業的磅礴氣勢:40000立方米/小時的高純氫提純車間內,設備精密運轉,20組氫氣管束車充裝車間整齊排列,100余臺氫氣管束車“嚴陣以待”。不遠處,2萬噸的高純氨精餾塔巍然聳立,一輛輛滿載高純氨的車輛正準備奔赴各地。尾氣回收高純一氧化碳、高純甲烷車間,標氣車間,以及高純氯氣、高純氯化氫、電子級羰基硫工廠里,設備高速運轉,將各種氣體“變廢為寶”。
“依托潛江經濟開發區澤口工業園豐富的氨、氯、氫等資源,公司構建起高純氫氣、工業氨合成及超純氨純化的一體化產業鏈生產體系。”李吉鵬表示,當前,潛江電子特氣產業園生產的一系列電子特氣,能充分滿足半導體、顯示面板、LED、光伏等行業的需求。
“我們不僅在生產氣體,更在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生態。隨著電子特氣市場的蓬勃發展與國產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遠氣體正向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型氣體公司的目標穩步邁進。”楊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