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亮眼,吸引了眾多海外投資者的關注。其中,優質A+H(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公司)尤受外資青睞。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8日,今年以來,香港恒生指數上漲23.76%,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3.96%。
近期,多家外資機構表示,隨著南向資金持續流入,以及美元走弱帶動外資流入新興市場,預計下半年港股流動性將進一步改善。其中,科技、消費以及優質龍頭股受外資關注。
外資頻頻加倉A+H股
7月份以來,多家中資股獲外資持續買入,尤其是A+H公司股票。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港股“次新股”、優質龍頭股以及“反內卷”政策受益股獲外資明顯加倉。
首先,今年以來,眾多A股公司紛紛赴港上市,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投資標的,對外資吸引力較高。如安井食品于7月4日登陸香港市場。據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網站數據,7月7日、8日,施羅德集團連續兩日增持安井食品107.88萬股,增持后持有安井食品297.88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7.45%。
藍思科技7月9日在港上市,此后2個交易日,華爾街對沖基金Point72,L.P.持續加倉,累計增持822.34萬股。截至7月11日,Point72,L.P.持有藍思科技2205.1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8.41%。
7月8日,恒瑞醫藥獲得摩根大通集團增持228.58萬股,增持后持股數量達到3281.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2.7%。恒瑞醫藥于5月23日在港股上市。
其次,優質龍頭股獲外資“組團”買入。7月10日晚間,藥明康德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07.99億元,同比增長約20.64%;預計實現凈利潤約85.61億元,同比增長約101.92%;預計實現扣非后凈利潤約55.82億元,同比增長約26.47%。
7月11日,藥明康德獲得摩根大通集團和富達投資集團“組團”增持,分別增持728.81萬股和171.98萬股。增持后,摩根大通集團和富達投資集團持股數量分別為3577.17萬股、5435.49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9.24%和14.04%。
此外,“反內卷”政策相關受益公司也被外資買入。7月15日,美國資本集團加倉海螺水泥529.95萬股,增持后,美國資本集團持有海螺水泥1.07億股,持股比例從7.82%提升到8.23%。
摩根大通研報顯示,中國政府治理產能過剩的政策有望,對股市和全球貿易產生積極影響。高盛研報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短期限產轉向長期產能削減,中國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周期性行業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和盈利改善。
流動性將持續改善
展望下半年,外資普遍認為,美元走弱將帶動外資凈流入新興市場,A股和港股都將受益,其中港股受益更大。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為,從歷史上來看,美元與全球股票的走勢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分地區來看,新興市場或為美元疲軟的最大受益者。作為全球新興市場的一部分,A股自然會小幅受益于由人民幣匯率小幅走強所帶來的部分外資回流。但港股由于在新興市場中的權重更大,獲益更多。
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表示,在美元走弱,經濟維持軟著陸的基本情景下,渣打超配全球股票,特別是亞洲除日本以外市場,其中最看好的市場是韓國跟中國。
另外,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持續為港股注入流動性。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7月18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凈流入7358.53億元。摩根士丹利認為,鑒于南下資金勢頭強勁、A股赴香港兩地上市活動活躍,預計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支持將會增強。
對于投資方向,外資普遍看好科技、消費、優質龍頭股等板塊。
花旗表示,在MSCI中國行業權重模型投資組合中,將消費板塊從“中性”上調至“增持”,傾向于國內相關股票并為潛在的刺激做準備。對中國市場旗下互聯網、科技及消費板塊予“增持”評級。
貝萊德卓越遠航混合基金經理畢凱認為,下半年港股在兩個領域存在較多潛在機會:一是恒生科技板塊。該板塊一季度表現較好,二季度因其他熱門方向受到資金追捧而相對平淡。疊加電商、社會服務和汽車領域近期價格競爭激烈,導致市場對其成分股企業的盈利預期產生擔憂。但長期來看,恒生科技估值相對合理,而且新經濟含量較高。二是傳統經濟中的優質企業,目前估值仍處于低位。若這些企業中報業績表現良好,證明其基本面穩健,龍頭公司或有較大的估值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