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是資本市場發展和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去年底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著墨頗多,包括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推動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盡快落地等。
站在半年的時間節點回顧,以科創板和注冊制領銜的資本市場改革正在加速,市場化和法治化進一步深化,交易制度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的腳步更加堅定,增量和存量改革齊頭并進,完善著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
市場化進一步深化
市場化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根本方向,在改革向縱深發展的當下,有必要進一步梳理市場化的邏輯。何謂市場化,“市場化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到平等競爭無歧視、進入退出無障礙,避免對股市進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陸家嘴論壇上給出了這樣的表述。今年以來,以科創板和注冊制領銜,增量帶動存量,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改革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截至6月30日,科創板受理企業已有141家,其中111家進入已問詢狀態,6家企業注冊生效,1家中止審核。首發上市申請獲上市委審議通過的企業數量已有31家。自去年11月初,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消息公開,相關籌備工作即緊鑼密鼓向前推進。僅兩個多月時間,一系列規則即告落地。3月22日,首批共9家受理企業公布,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更進一步。
從設立初衷、制度設計和注冊審核情況來看,科創板都意在引導資源向市場調配的方向流動,補齊當前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不足的短板,引導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場運行方面,科創板建立了更加市場化的交易機制,將漲跌幅限制提升至20%且在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提高每筆最低交易股票數量,調整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的篩選標準,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方式。這些特有的交易機制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完善交易制度的部署一脈相承,在切實保障市場流動性,有效提高定價效率,促進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保證市場平穩運行。
科創板打開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空間,針對存量市場的基礎性制度改革也在推進。6月20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擬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擬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凈利潤”指標。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師張玉龍表示,并購重組的放松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繁榮資本市場。一些原本經營價值較差的公司可能迎來新生,特別對于國有企業,相關子公司的資產注入,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對于創業板的殼公司,一旦資產注入,將極大地提升創業板質量,帶動創業板整體估值上升。
更好的市場化機制要求在把好入口關的同時暢通出口關。5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明確表示,要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退市、一退到底,促進“僵尸企業”“空殼公司”及時出清。5月17日,滬深交易所決定,依法依規對*ST海潤、*ST上普、*ST華澤、*ST眾和4家公司的股票實施終止上市。“退市常態化”不再是一句口號。
法治化進程加快
去年底,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召開的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曾有這樣的表述,“中央明確提出,要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資本市場,金融部門要加緊行動。”近日,劉鶴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法治化就是要建立健全資本市場制度規則的“四梁八柱”,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使監管等司法部門形成合力,嚴厲打擊違法等行為,依法保護投資者利益。
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表示,當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最急迫的任務是加快證券法、公司法以及刑法等法律的修訂,為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正在實施一系列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和開放,提供強有力和持久的法律保障。今年上半年,《證券法》修訂草案迎來“三讀”,加大了對資本市場功能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最高法發布《關于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兩高”發布司法解釋懲治操縱市場、“老鼠倉”,這些措施瞄準的均是資本市場的痼疾沉疴,為后續改革工作的推進保駕護航。
隨著“三讀”的進行,《證券法》離修訂完成更近一步。與二審稿相比,草案三審稿增加了科創板注冊制專節,并從證券的范圍、證券的公開發行、證券交易行為、投資者保護、證券監管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對于市場呼聲最高的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問題,三審稿有了明確回應,如對欺詐發行等行為的處罰力度較此前有了較大提高。
6月中下旬,繼最高法出臺針對科創板的意見后,“兩高”聯合發布關于證券期貨市場的兩部刑事司法解釋,對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定罪量刑標準和法律適用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規范。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認定標準,強化了對這兩類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
市場只有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才能真正平穩健康。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目前已初見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提高監管執法有效性,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
資本市場改革
駛入快車道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各方面改革均在提速??苿摪寰o鑼密鼓,新股發行有條不紊,對外開放循序漸進,基礎制度更加扎實。劉鶴在講話中提到的當前要重視的工作中,關于發行、退市、交易等方面的改革推行較快,此外,還包括要加快提升中介機構能力,穩步擴大各類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拓展保險資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的渠道等。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自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釋放利好信號以及一系列實質性的“松綁”政策,對險資入市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監管環境的改善,成為保險投資發展的“定心丸”。今年以來,養老金入市動作頻頻。養老金委托投資規模已有6248.69億元到賬投資運營,人社部還明確了2019年和2020年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的?。▍^、市)名單,以確保養老金入市工作穩步推進。今年已有十幾個省推進職業年金委托投資工作,同時,首個省級職業年金啟動市場化運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表示,目前來看,引導長線資金入市還有待資本市場的完善,特別是在信息披露、違規懲罰及退出機制等方面更加規范高效,確實讓這些穩定的資金能通過長期投資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不會因各種“爆雷”風險而損失較多。因此,完善資本市場的淘汰機制方面還要加快完善,以便更多機構投資者留在資本市場,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效應。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中日ETF互通中方產品發售,滬港通、深港通投資額度不斷擴大,滬倫通終于啟動,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提升。日前,證監會表示將陸續推動落實9項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和行業開放的舉措,包括修訂QFII和RQFII制度規則、允許境外股東“一參一控”、加大期貨市場開放力度等重要舉措。一攬子公布正在推進的9項舉措,充分體現出監管層對于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信心,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將會持續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