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交易所債券市場未償還金額719億元,未償還金額占托管金額的比率為1.22%,與美國穆迪評級公司公布的近20年國際大中型公司債券平均違約率基本相當,低于當前我國銀行貸款不良率。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證監會通過支持民企發債融資、緩解融資困境;防范股票質押風險、避免引發債券違約風險;構建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打擊違法違規、構建良好信用生態等四舉措,堅定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防范和處置債券違約風險。
記者調查顯示,當前,債券市場呈現的特點顯示,交易所市場民企發債占比相對較高,受2018年以來民企融資困境影響,民企成為主要違約主體。2018年至2019年3月份,2018年交易所新增40家債券違約主體中有35家為民營企業,涉及債券未償還金額601億元,占比93%。
與此同時,債券違約與股票質押風險相互交織,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債券違約增多。
2018年至2019年3月份,交易所市場新增債券違約主體中24家(占比60%)為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均存在大股東股票質押問題,其中不少違約風險的直接誘因便是股票質押觸發平倉,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信用凍結。
自2018年起交易所債券市場進入兌付高峰,到期1.8萬億元,約為2017年的3倍。2019年,公司債券到期規模也將達到2.8萬億元,債券風險防范與處置工作任重而道遠。
為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交易所債券市場持續推動市場化改革,切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拓寬融資渠道。
2018年年底,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信用保護工具試點。隨后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人民銀行再貸款賣出信用保護工具,以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截至目前,共有14家民營企業通過信用保護合約發債融資。
通過以上政策安排,市場對民企信心得到一定修復,2019年1月份—3月份,交易所債券市場共支持民企發行公司債券7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加權發行利率為6.9%,較去年同期下降11個基點,民企融資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同時,為進一步緩解股票質押風險,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紓困專項公司債,募集資金專門用于紓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截至2019年3月底,已有深圳、北京、福建、廈門及浙江等地政府確定的12家主體發行紓困專項公司債,累計募集資金148億元。
記者近日獲悉,證監會已對五洋建設、富貴鳥、丹東港、中弘股份、凱迪集團、凱迪生態等6家涉嫌違法違規的債券發行人進行立案調查。
同時依托公安司法機關加大打擊債券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目前,浙江圣奇、福建圣達威、中恒通、東飛馬佐里等債券欺詐發行案中相關責任人已被刑事追責。
(策劃 侯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