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宏
做市商制度是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重要機制。為激發市場活力,引導做市商積極合規做市,近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其中,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的排名位于前5%,獲得減免當季度全部交易經手費的獎勵。
受訪專家表示,券商積極布局新三板做市業務,有利于打開多項業務的增長空間。
東北證券做市數量居首
為提高做市商做市報價質量,督促做市商合規做市,全國股轉公司根據做市商報價記錄、成交記錄、監控記錄和監管記錄,定期對做市商的做市行為進行評價。據了解,做市商評價采用評分制,評分項包括得分項與減分項,得分項考察做市商做市規模、流動性提供情況和報價質量,減分項考察做市商未規范履行報價義務的情況。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7月18日,已有63家券商成為新三板做市商,其中,東北證券做市數量居首,為72只;開源證券做市數量為66只,上海證券、天風證券、長江證券的做市數量也位居前列,分別為49只、43只、42只。
聚焦第二季度新三板做市商評價結果,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的綜合排名位于前5%,獲當季度全部交易經手費減免;國元證券、天風證券、廣發證券的綜合排名位于前5%至10%,經手費減免比例為70%;中山證券、長江證券、聯儲證券、財達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券商綜合排名位于前10%至20%,經手費減免比例為50%。
從行業格局來看,多家中小券商把握新三板市場發展機遇,進行戰略性布局,已形成一定業務優勢。與第一季度的做市商評價結果相比,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三家券商穩居排名前5%梯隊,體現出其在新三板做市業務方面的長期深耕和強勁實力。大型券商也穩扎穩打,與第一季度相比,廣發證券位次有所上升,排名由前10%至20%上升至前5%至10%;申萬宏源證券也進步顯著,第一季度未能入圍經手費減免名單,第二季度則進入排名前10%至20%的隊伍。
帶來豐富業務機遇
近年來,券商做市業務迅速發展,已成為券商營收的重要增長點之一。為把握做市業務機遇,當前,券商正積極申請各項做市業務資格。4月份,東方財富證券獲批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此外,渤海證券、長城證券等券商正在推進做市業務資格的申請工作。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葉小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通過持續提供雙邊報價開展做市服務,能夠及時滿足投資者的交易需求,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和流動性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市場波動,有利于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監管層對做市商的表現進行定期評價,并通過減免交易經手費的方式給予激勵,有利于引導做市商進一步提升業務質量與服務能力,打造更加良好有序的市場秩序。”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積極投身新三板做市業務,有助于構建起涵蓋新三板、北交所的全業務鏈條優勢,實現做市與投行、研究、資管等多項業務的有機聯動,產生協同效應,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的優質服務,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