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3家公司凈利潤突破10億元,還有7家凈利潤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
本報記者 方凌晨
信托公司2025年上半年經營情況逐步浮出水面。日前,51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
2025年上半年,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分化明顯。據用益信托統計,在51家已披露相關數據的信托公司中,有9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36家公司營業收入在1億元至10億元區間,6家公司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下。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信托公司依次為中信信托、英大信托、華鑫信托、江蘇信托、華潤信托、外貿信托、上海信托、華能信托、建信信托。其中,中信信托(合并)營業收入位列行業第一,達到29.16億元;英大信托、華鑫信托分別以19.41億元和16.34億元的營業收入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凈利潤方面,中信信托(合并)、江蘇信托、英大信托3家信托公司凈利潤均突破10億元,分別為15.67億元、13.98億元、13.62億元。另有華潤信托、華鑫信托、華能信托、華寶信托等7家信托公司凈利潤表現較好,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
在上述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表現居前的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是中信集團系統成員企業,英大信托、華鑫信托、華能信托等則是“電力系”信托公司。
51家信托公司也披露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相關數據,這是信托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來看,英大信托、中信信托(合并)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電力系”信托公司英大信托2025年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4.44億元,暫居該項收入排行榜首位。另有華鑫信托、建信信托、光大信托、外貿信托、金谷信托、中糧信托等10家信托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超過5億元。
隨著信托行業轉型深化,信托公司面臨著新老業務“變軌”,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在未來發展中把握先機是信托公司需要解答的重要課題。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帥國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頭部信托公司可以依靠自身強大的資源、品牌、運營管理能力實現做大做強差異化業務,隨后逐步形成自身的專業優勢。比如,實體經濟產業背景優厚的機構可探索“信托+產業”模式;商業銀行等金融背景的信托機構可開展同業協同模式;保險背景的信托公司可聚焦養老服務信托等。全國化展業信托公司可重點服務國家重要領域建設,區域型信托公司則可重點挖掘區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