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投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以下簡稱“調查結果”)顯示,保險機構對三季度的權益投資信心指數環比顯著回升,從二季度的50.12上升到56.11。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中國經濟大船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前行。同時,保險資金自身資產負債匹配需求以及投資環境變化等因素,促使保險機構加大對權益資產的配置,這些長期資金入市將進一步助力A股長期向好。
從50.12升至56.11
調查結果顯示,保險機構對三季度的權益投資信心指數為56.11,較二季度的50.12顯著上升。從三季度權益投資風格預判來看,保險機構認為成長風格將小幅上漲和持平的分別占51%和31%,認為價值風格將小幅上漲和持平的分別占51%和41%,認為大盤風格將小幅上漲和持平的分別占49%和42%,認為小盤風格將小幅上漲和持平的分別占40%和35%。整體來看,保險機構對各類風格權益資產三季度走勢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保險機構對權益投資的信心指數為何明顯回升?廣東凱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對記者表示,險資長周期考核機制的進一步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具體來看,財政部近日發布《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和5年周期指標的計算權重分別為30%、50%和20%。張令佳認為,長周期考核機制的細化顯著提升了險資對市場波動的容忍度,有助于增強其權益投資信心。
此外,還有保險機構投資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隨著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保險公司傳統投資模式面臨較大挑戰;在當前利率環境下,權益資產估值有望持續提升,這為保險資金加大權益投資比例、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金運用余額超過31萬億元的人身險公司股票持倉市值提升至2.65萬億元,長期股權投資規模約為2.60萬億元,配比均超8%,較2024年末增長明顯。此外,今年以來,保險機構積極加倉權益資產,截至7月18日,年內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達21次,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0次。
瞄準兩大布局方向
從險資的布局方向來看,業內人士認為,結合險資的資金屬性以及當前政策引導方向,高股息和高科技板塊將是險資權益投資重點布局的領域。
張令佳表示,保險資金本身屬于負債資金,有一定的剛性成本,因此其非??粗赝顿Y標的的現金回報,這也是具有穩定股息的股票受險資歡迎的重要因素。以股息穩定的銀行板塊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險資持有銀行股市值合計約2658億元,居各行業首位,險企持續增持優質銀行股。大量長期資金進入銀行股,又推動該板塊股價持續上漲。
從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來看,根據上市公司一季報,我國第一只保險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重倉股為伊利股份、陜西煤業以及中國電信3只A股股票,這些標的均具有高股息特征。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認為,政策鼓勵的高科技板塊也將是保險資金布局的重點領域,如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科技成長板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陸續發布多項政策鼓勵險資加大對科技的支持力度,如將保險公司對單只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上限由20%上調至30%,允許保險資金通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及其附屬基金間接投資未上市科技企業。
險資的調研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權益布局傾向。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年內共有192家險資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對1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9900多次調研。從調研標的看,高股息與科技成長板塊雙主線特征明顯,也折射出當前保險資金對權益資產的戰略布局邏輯。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政策引導險資加力支持科技發展,長周期考核機制的落地進一步提升險資的耐心以及對市場波動的容忍度,因此,在布局高息股票之外,保險機構在二級市場還會加大對科技板塊股票的配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