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悅
7月3日,“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金融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市銀行保險產業園舉行。論壇由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亞洲數據集團共同舉辦。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專家學者等各界人士,圍繞數字金融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技術應用等話題展開交流。
“我國數字金融市場活力大,數字金融市場規模居世界首位。”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在論壇上提到,當前,我國數字金融技術發展尤其是移動支付技術全球領先,我國數字金融標準的影響力和認可度不斷提升,我國數字金融有效推動了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金融發展,李東榮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秉持技術中性原則,鼓勵新技術合理應用創新,持續推進監管科技的運用。二是持續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多措并舉維護數據安全。三是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推動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和風險防控的協同創新。四是加強數字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
近年來,以生成式AI、大模型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在加速滲透數字金融領域。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論壇上表示,當前金融業已經進入“AI時刻”,AI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正在加速。
陳文輝提到,不管是大型金融機構還是中小金融機構,均要擁抱和加快AI大模型的應用。為此,一是要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二是要培養全員數字化意識。三是加大AI人才培養和使用。另外還要高度關注AI應用可能帶來的風險,比如AI幻覺、算法歧視等。
“生成式AI會催生金融行業大變革。”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進一步認為,生成式AI加速滲透各行各業的背景下,未來金融業發展將呈現出以下趨勢,一是金融產品的高度個性化。二是金融運營模式的高度自動化。三是風險控制體系的高度實時化。四是金融服務生態的高度開放化。最后是行業監管舉措的高度同步化。
此外,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東民發布了《全球金融競爭力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诽岬?,中國全球金融競爭力躍居第四位,連續四年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中國的金融科技競爭力連續第二年名列全球第三。
(編輯 何成浩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