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會議活動 > 正文

    法學專家研討呼吁 加強“新型對賭投資協議”的監管

    2025-06-09 19:00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許林艷

        “與二級市場股票價格掛鉤的對賭條款,無論采取何種簽署形式,均應在實質考量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和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等因素的基礎上,以公序良俗條款衡量酌情認定其效力。”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東在日前舉行的“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表示,我國資本市場中,一些新型的與二級市場股價掛鉤的投資對賭協議開始出現,對司法實踐和證券監管帶來挑戰,亟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該研討會由北京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法治研究會舉辦,來自全國近十所高校的20位法律和財經專家,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為切入點,深入探討當前資本市場對賭協議領域存在的深層矛盾與風險。

        “盡管中國證監會發布的《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4號》明確要求,涉及發行人、與股價掛鉤、威脅控制權及影響持續經營的四類對賭協議必須在上市前清理,但實務中規避監管的手段層出不窮。”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尹旭表示,上海高院2021年做出的“首例與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對賭無效案”中,僅針對“IPO前沒有清理的與股票價格對賭協議”的情況,認定違背公序良俗,破壞證券秩序、依法無效。“但是否允許首發前股東之間先口頭約定一個與股票價格對賭的協議,待上市完成后再正式簽署協議?或是在公司IPO成功后,首發前股東之間再私下補簽一個與二級市場股價掛鉤的對賭協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則,需要司法實踐或證監部門的明確認定。”

        “司法判決也參與資本市場規則的塑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游認為,如果一些個案在司法實踐中對某種行為予以認可,那么將會被更多投資方視為法律的某種默許,從而加劇市場亂象。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月旦民商法雜志》副總編鄭佳寧表示,作為投資保障工具的對賭協議,在實踐中有異化為資本侵蝕民營實體經濟工具的傾向。她認為,對上市公司而言,與市值掛鉤的對賭協議,會迫使企業為完成短期股價指標,犧牲長期戰略。投資方為提高回購或補償金額,回購義務人為降低回購或補償金額,有極大動機通過參與交易或虛假信息披露操縱股價,使二級市場的股價背離正常估值,從而侵害了中小投資者和廣大股民的利益。

        與會專家認為,允許控股股東與投資者為規避監管規則而私下達成的對賭條款,也可能會架空董事會決策權,損害上市公司治理根基。這種壓力也擠壓了企業的創新空間,北京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法治研究會馬揚指出,實體經濟企業家常陷入“不簽對賭融不到資,簽了對賭淪為資本奴隸”的困境,“資本與實業應是共生而非寄生關系”。

        面對困局,尋求解決方案成為共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陳哲立介紹了日本的嚴格立法經驗:日本《公司法》將任何可能抽離公司資金的對賭行為,視為違反資本充實原則,一律判定無效。企業若需激勵經營者,僅能通過股權激勵等透明化方式實現。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對賭本質上是以合法形式掩蓋固定收益訴求,違背了股權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本質,不利于培育耐心資本。

        為了更好地加強監管規則與司法裁判的協同,與會專家建議構建一套融合“穿透式監管”與“技術賦能”的綜合治理體系:基于區塊鏈等技術探索建立對賭協議備案系統,并完善對賭協議信息披露制度,對未經備案或披露的對賭協議謹慎認定其效力。同時,明確對任何形式規避信息披露的行為予以嚴厲禁止,并在司法層面確立“上市后補簽的違背證券市場公序良俗的對賭協議無效”這一核心原則;更關鍵的是亟須實現監管與司法的深度協同——最高法院應通過發布指導性案例或入庫案例等形式,統一裁判標準,證監會需要推動完善信息披露等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專家們認為,近期的“上海金融法院首例違背公開承諾賠償案”,認定了證券市場股東和董監高的“公開承諾”的法律效力,樹立了“一旦公開承諾,必須履行”的司法判例,也契合了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嚴格公證執法司法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彰顯了司法審判與證券期貨監管的協同。

    (編輯 張偉)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