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明山
“上一輪科技牛市是2013年到2015年,我也是這輪行情的親歷者。這么多年在科技行業研究、投資,我也慢慢發現了科技行情在細分行業輪動的邏輯,即從硬件開始到智能終端更換,最后落腳到應用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天弘基金TMT投研小組組長陳國光說道。
TMT主題基金的超額收益來自哪里?如何在科技行業精選個股?
陳國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一輪科技行業泡沫破滅后,我覺得科技肯定是未來市場主線,只要找到優秀公司并持有就行,但這樣的想法讓我在2016年交了很多學費,后來我終于想明白,周期見頂后,整個科技行業都會迎來殺估值的過程,只有真正優質的好公司能夠帶你穿越周期,市場短期的波動不必在意。”
陳國光總結,科技股成長性好,但波動大,行業景氣度向上時,往往表現為業績和估值的雙擊,周期向下的時候,二者則表現為雙殺,因此控制回撤必須先把行業景氣度搞清楚,在周期見頂前及早做出調整。
“優秀公司往往在周期結束后,估值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穩定性。此外,經過幾年發展,各行業格局越來越清晰,行業龍頭表現出很好的成長性,小公司逆襲現在已經很難了。優秀公司確定性高,管理更加規范,可以避免非市場性風險,道德風險等。”陳國光說道。
陳國光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天弘TMT團隊建立之初就確定了“超額研究創造超額價值”的研究理念。團隊對于覆蓋的每一個重點公司都會進行全視角研究,比如高管、研發、經銷商、客戶、第三方專家、競爭對手等全角度的訪談,對于重倉股的調研密度要求非常高頻。
過去一年里,天弘TMT團隊成員外出調研超100天、人均調研里程超七萬公里、累計產出超600篇調研報告,小組累計路演400多場。在扎實研究的支撐下,陳國光確定了在科技行業的選股思路,按照“基礎池-重點池-核心池”的流程,從800多只科技股中“百里挑一”,最終甄選出8只-10只年度優秀品種,作為業績貢獻的核心。
雖然做投資壓力很大,但陳國光卻表示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每天都在學習,推動你不停思考,而且我發現,你的盈利水平,收益水平,跟你思想直接掛鉤,賺錢是早晚的事情,沒有思想,靠抄作業,最后業績肯定是不一樣的。”
陳國光表示:每次產業革命都會產生新的巨頭,巨頭統治的時間以前是70年,現在要縮短到10年,前面三次科技浪潮都跟中國無關,但第四次科技浪潮一定會不一樣,在新的一輪5G浪潮中,中國有可能領先,并誕生出一批世界級的科技巨頭。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