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下稱《方案》),這是我國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推出的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的重要行動方案,也是指導今后5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行動指南?!斗桨浮分刑岢?,要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
對于證監會后續將有哪些舉措培育機構投資者,證監會在2月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下一步,證監會將聚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重要任務,以更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其中一方面是繼續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并明確表示要繼續推動社保、保險、銀行理財等資金入市,促進提升權益投資比例,實施長周期考核機制,完善“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機制。
近年來,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被監管層反復提及。與此同時,監管層也持續為以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入市創造條件。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刊發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文章,文中提出,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加快構建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持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加大政策傾斜和引導力度,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鼓勵優秀外資證券基金機構來華展業,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目前,中長期資金入市情況如何?在銀行理財資金來看,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下稱《報告》)顯示,隨著理財子公司的成立,監管部門持續推進提高理財資金進入權益市場比例,多家理財公司已開展與公募基金等機構的合作,推出通過FOF或者MOM模式參與權益市場的混合類產品;部分投資能力較強的理財公司已經開始發行直接交易股票的權益類產品及私募股權產品。
不過需要注意到的是,目前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仍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截至2020年到底,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達92.26%,而混合類產品及權益類產品分別僅占比7.47%、0.27%。另據《證券日報》記者通過中國理財網梳理,截至2月8日,目前理財子公司在售的權益類產品為1只,存續的權益類產品為5只;在售的混合類產品為28只,存續的混合類產品為685只。
也就說,混合類產品及權益類產品還存在極大的增長空間?!秷蟾妗芬仓赋?,長期來看,理財產品將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為股票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
從保險資金來看,據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業經營情況表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保險資金運用約為216801億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為29822億元。而在2019年12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85271億元,其中用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為24376億元??梢钥吹?,2020年末用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保險資金較2019年末增長了5446億元,增幅達22.34%,高于整體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幅(17.01%)。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長期資金入市可以發揮中長期產品的優勢,改善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從而應對長期利率下行壓力,提升保險公司長期投資回報水平。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有助于推動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倡導價值投資,也有利于平復資本市場短期波動,促進證券市場穩健運行。
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易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利于維護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特別是中長期跨境資金流入A股市場,有助于優化投資者結構,踐行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