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更好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2月2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精算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強化法定責任準備金監管,規范分紅險市場發展,完善非現場監測機制。
《通知》引入責任準備金覆蓋率指標,將其納入非現場監測指標體系,并與產品監管等監管措施掛鉤,明確要求人身保險公司報送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或備案的,最近季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得低于100%。
責任準備金覆蓋率的分子是資產扣減其他負債后與費用調整項之和,分母是法定責任準備金,主要衡量公司是否有足夠資產覆蓋法定責任準備金。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稱,該指標既反映公司資產負債匹配水平,也體現公司應對未來保險責任給付的能力。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對人身保險公司未來負債給付、利差損風險防范等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也間接影響著人身保險業的發展模式和市場秩序。
據悉,為強化法定責任準備金監管,2019年銀保監會完善了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建立評估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并將普通型長期年金的評估利率水平由4.025%下調至3.5%。在此基礎上,引入責任準備金覆蓋率,并將責任準備金覆蓋率與產品監管措施掛鉤,旨在進一步強化法定責任準備金監管。
近兩年分紅險業務快速發展,分紅險分配不透明、夸大演示利益等問題有所抬頭。為進一步規范分紅險紅利分配演示機制,更好引導客戶合理預期,防范銷售誤導和惡性競爭,《通知》修訂完善了分紅保險利益演示的方法,明確了演示利率上限,并將紅利分配比例統一為70%。
上述負責人解釋稱,《通知》明確了分紅險紅利分配演示利率上限,并將紅利分配比例統一為70%,有利于防范行業利差損風險,防止公司通過分紅演示進行惡性競爭。長遠來看,《通知》明確釋放從嚴監管的信號,體現“保險姓保”的導向,有利于人身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
此外,《通知》還進一步完善非現場監測機制?!锻ㄖ分攸c對季度監測機制進行了完善,除將責任準備金覆蓋率納入監測指標體系,還新增萬能險賬戶基本情況、投連險賬戶基本情況等,重點防范行業現金流和利差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