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電子行業是現代社會的技術支柱,下游應用包括國防、通信、汽車、醫療等國民經濟核心領域,其中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細分行業是中國科技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伴隨人工智能浪潮興起,中國電子行業迎來發展機遇,自主可控持續加速。
國泰海通研究所電子首席分析師舒迪表示,電子行業景氣周期持續上行,AI與機器人應用落地。DeepSeek R1發布,開源低成本引發行業巨震。伴隨未來R2版本發布,國產AI大模型性能有望再次升級,帶動國產AI應用爆發以及國產AI算力芯片需求增長。與此同時,機器人智能化步入新篇章。
山西證券研究所電子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高宇洋表示,電子通信行業目前正處于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加深和國內廠商實力崛起的深刻變革時期。首先,全球算力資本開支依舊加碼,但DeepSeek帶來影響深遠,包括且不僅限于算力投資方向和投資環節。其次,推理端及應用端百花齊放。多模態大模型在端側的落地將開創AI眼鏡、AI耳機、智能貨柜、AI玩具、AI盒子、AI機器人/狗等不同形態,市場天花板不斷創立新高。最后,新趨勢下優質企業業績兌現確定性增強,股東投資回報提升推動市場良性發展。
“我國作為全球光模塊主要供應地,擁有光模塊龍頭廠商及產能。作為跟隨AI行情率先迎來高增長的板塊,目前光模塊板塊的主要龍頭廠商基本均迎來合理業績兌現,‘需求穩健+供應鏈產能穩健+客戶綁定程度深’的主要邏輯護城河堅固,可為當前其他板塊優質企業提供一定借鑒,為股東帶來投資回報,提振投資信心與熱情,形成良性循環。”高宇洋表示。
展望未來,舒迪表示,電子行業預計將維持良好增長趨勢。大模型邁向多模態、高推理能力,推動AI端側設備、AI應用百花齊放。國產AI算力芯片、AI端側芯片持續升級迭代,國產替代進程加速。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的核心場景之一,以瑞芯微為代表的國產芯片廠商將有力支持國產機器人智能升級,驅動國產機器人蓬勃發展。
(編輯 張鈺鵬)